癌来源于上皮组织,发病率高,多形成癌巢,主要淋巴道转移,治疗有多种方式,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相对少见,多弥漫分布,多血道转移,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与类型分期等有关,特殊人群治疗需特殊考虑。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血管、淋巴管、骨、软骨等。比如由脂肪组织恶变来的脂肪肉瘤、由肌肉组织恶变来的骨肉瘤(主要源于骨母细胞)等都属于肉瘤。
发病率
癌:在恶性肿瘤中更为常见,约占恶性肿瘤的90%以上,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及有不同病史的人群都可能发生癌,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群肺癌发病率相对增高,有乙肝病史的人群肝癌发病率风险增加等。
肉瘤:相对少见,约占恶性肿瘤的1%左右,不同类型肉瘤好发年龄有所差异,如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脂肪肉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等,性别差异相对不似癌那样突出,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对肉瘤的影响相对癌来说没有那么典型的明确关联,但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形态学特点
癌:一般质地较硬、色灰白。多形成癌巢,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通常癌巢为实质,间质为纤维组织等,可呈菜花状、溃疡状等外观。
肉瘤:一般质地较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组织学特点
癌:镜下观察,癌细胞排列成巢状、腺管状、条索状等结构,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部分癌有),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肉瘤:镜下观察,肉瘤细胞多呈弥漫分布,不成巢状,与间质混杂,细胞多呈梭形或圆形等,细胞异型性也较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伴有出血、坏死等改变。
转移方式
癌: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癌组织首先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流到达局部淋巴结,如乳腺癌首先转移至腋窝淋巴结;也可通过血道转移,晚期癌可经血液循环转移到肺、肝、骨、脑等远处器官。
肉瘤:多通过血道转移,肉瘤细胞多侵入血管内,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如骨肉瘤常转移至肺、骨等部位;淋巴道转移相对少见。
治疗原则
癌: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是早期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中晚期癌常需要综合治疗,比如肺癌早期手术切除后可能根据情况辅助化疗等,晚期肺癌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
肉瘤:手术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肉瘤对化疗相对不敏感,不过新的化疗药物及方案也在不断发展,对于一些高级别肉瘤术后常需要辅助化疗,放疗在肉瘤治疗中也有一定作用,比如尤文肉瘤对放疗较为敏感,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肉瘤中也有一定研究进展。
预后
癌:预后与癌的类型、分期、治疗情况等有关。早期癌若能及时治疗,预后相对较好,比如早期乳腺癌、结肠癌等经过规范治疗很多可以长期生存;中晚期癌预后相对较差。
肉瘤:预后也与肉瘤的类型、分期等有关,一般来说,高级别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相对较差,低级别肉瘤相对预后较好,但总体来说肉瘤的预后整体不如一些早期发现的癌,不过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部分肉瘤患者的预后也在逐步改善。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肉瘤时,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要特别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化疗药物的选择等都要更加谨慎,要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功能;老年患者患癌或肉瘤时,要考虑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整体状况,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避免过度治疗给老年患者带来过大的身体负担和不良影响。女性患者患癌时,一些乳腺癌等的治疗可能会涉及到乳房切除等对身体外观和心理的影响,需要在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相关的整形修复等咨询;男性患者患肉瘤等肿瘤时也需要关注其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