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呼吸道感染可由病原体感染、环境因素及自身因素引发。病原体感染包括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细菌(如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不适(温度过低致受凉、湿度不当影响黏膜)、空气污染(室内吸烟、装修污染及室外PM2.5等颗粒物);自身因素是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解剖生理特点(呼吸道狭窄、易肿胀、管腔细等)致抵抗力不足易感染且易现症状、痰液滞留。
一、病原体感染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种类
鼻病毒是引起婴儿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病毒之一,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侵入婴儿呼吸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多项研究表明,在婴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鼻病毒感染占比较高。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尤其对婴幼儿危害较大,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较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RSV感染在冬春季高发,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被RSV侵袭,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量婴儿因RSV感染住院治疗。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婴儿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往往相对较重,可能出现高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流感流行季节,婴儿接触到流感患者后易被感染。
(二)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婴儿肺炎、中耳炎等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可存在于健康人的鼻咽部,当婴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侵入下呼吸道引发肺炎,也可通过咽鼓管等途径引起中耳炎等。有研究显示,在婴儿细菌性肺炎病例中,肺炎链球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之一。
B族链球菌:如果孕妇携带B族链球菌,婴儿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被感染,从而引发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呼吸道相关感染性疾病。
二、环境因素
(一)温度与湿度不适
1.温度过低
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婴儿容易受凉,导致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呼吸道感染。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婴儿保暖不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就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湿度不当
空气过于干燥时,会使婴儿呼吸道黏膜干燥,黏膜的纤毛运动受到影响,不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病原体,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而空气湿度过高时,又有利于一些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也可能增加婴儿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二)空气污染
1.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婴儿吸入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婴儿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另外,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也会对婴儿呼吸道产生刺激,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
2.室外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可被婴儿吸入呼吸道,这些颗粒物会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长期暴露于高污染的室外空气环境中,婴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或雾霾天气时,婴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往往较高。
三、婴儿自身因素
(一)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婴儿的免疫系统处于逐渐发育完善的过程中,尤其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相对较弱。例如婴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特别是母体传递的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会逐渐下降,而自身合成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有限,这使得婴儿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不足,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解剖生理特点
婴儿的呼吸道相对狭窄,鼻腔短小,鼻道较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受到感染而肿胀,导致鼻塞。婴儿的喉部相对较窄且呈漏斗形,喉软骨柔软,声门裂相对狭小,这些解剖特点使得婴儿在发生呼吸道感染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婴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细,黏液分泌较少,纤毛运动较弱,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从而容易导致痰液滞留,加重呼吸道感染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