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韧带损伤需分急性期处理、药物辅助、康复训练及部分情况的手术治疗。急性期要休息制动、冰敷;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包括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度、平衡、力量、本体感觉等训练;韧带严重断裂等情况可能手术,术后康复依个体制定。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与制动:膝盖韧带损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保持膝关节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和防止韧带进一步撕裂,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均适用,尤其是那些运动中受伤的人群,能有效控制损伤进展。
2.冰敷:在损伤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冰敷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冰敷。
二、药物辅助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但需注意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先采用物理治疗等方式;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权衡利弊。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受伤1-2周)
肌肉收缩练习: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者平躺,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种练习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对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能维持肌肉基本功能。
踝泵运动:患者平躺或坐姿,缓慢地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然后再缓慢下压,使脚尖朝向远离自己的方向,如此反复。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均可进行。
2.中期康复(受伤2-6周)
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可坐在床边,让小腿自然下垂,利用重力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曲度;也可在仰卧位,通过双手握住小腿近端缓慢拉向身体来增加膝关节屈曲。对于年龄较大或有既往关节疾病病史的患者,活动度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牵拉导致再次损伤。
平衡训练:可进行站位平衡训练,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在平稳的地面上,尝试保持身体平衡,逐渐增加难度,如单腿站立等。平衡训练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不同性别患者均可进行,但需根据自身平衡能力调整训练强度。
3.后期康复(受伤6周以上)
力量训练:进行腿部力量的渐进性抗阻训练,可使用弹力带进行腿部的外展、内收等抗阻练习,也可进行靠墙静蹲等练习。靠墙静蹲时患者背部靠墙,屈膝呈90°左右,保持一定时间,逐渐增加时间和难度。对于运动员等生活方式中运动强度较大的人群,力量训练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使其能更好地回归运动;对于老年患者,力量训练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平衡板、气垫等不稳定表面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患者站在不稳定表面上,尝试保持平衡,这能进一步提高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减少再次损伤的风险,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患者均可通过调整训练难度来进行。
四、手术治疗(部分情况)
1.手术指征:如果韧带损伤严重,如完全断裂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年轻、运动需求较高的患者,手术修复韧带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使其重返运动;而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不允许大手术,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和保守治疗的效果来决定是否手术。
2.术后康复:手术之后的康复是韧带损伤恢复的重要环节,术后康复计划会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一般包括早期的关节活动度、肿胀控制,中期的力量和平衡训练,后期的全面功能恢复训练等,康复过程需要患者有耐心和坚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术后康复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遵循个体化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