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患者一般看呼吸内科,常见症状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细菌性胸膜炎用敏感抗生素,胸腔积液多需穿刺抽液,胸痛明显用止痛药物,特殊人群治疗需兼顾自身情况。
一、胸膜炎应看的科室
胸膜炎是指由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患者一般应看呼吸内科。呼吸内科主要诊治气管、支气管、肺部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胸膜炎属于呼吸系统疾病范畴,呼吸内科医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对胸膜炎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胸膜炎的常见症状及诊断要点
1.症状表现
胸痛:胸膜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疼痛程度可因个体差异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常出现较为明显的胸痛症状。
咳嗽: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胸腔积液增多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程度可从轻度的活动后气短到严重的端坐呼吸。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胸廓弹性较好,可能在胸腔积液量较多时才会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而老年患者可能基础肺功能较差,即使胸腔积液量较少也会较早出现呼吸困难。
2.诊断要点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胸部X线可发现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改变;胸部CT对于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病变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地评估胸腔内情况。例如,通过胸部CT可以观察到胸膜的增厚程度、是否有结节状病变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胸腔积液检查等。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判断是否有结核杆菌感染;胸腔积液检查可明确积液的性质,如渗出液或漏出液,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多为渗出液,且可找到结核杆菌等。
三、胸膜炎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主要是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方案基本相似,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儿童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因为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损害。
细菌性胸膜炎: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
2.对症治疗
胸腔穿刺抽液:如果胸腔积液量较多,压迫肺组织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以缓解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及穿刺的深度等,儿童患者由于胸廓较小,更要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止痛治疗: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但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避免影响呼吸等功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胸膜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体温等情况。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注意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表现。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抗结核治疗或抗感染治疗,注意抗结核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定期带孩子进行相关检查。
2.老年患者:老年胸膜炎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对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同时,老年患者在胸腔穿刺抽液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胸膜炎时,治疗需谨慎。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所以要权衡利弊。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同时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