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是肺部影像上直径≤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分微小结节(<5毫米)和小结节(5-10毫米)。其严重程度需判断,良性的如炎症性、良性肿瘤性结节危害较小;恶性的包括肺癌相关及其他恶性肿瘤转移形成的结节较严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随访及其他检查如PET-CT、支气管镜等进一步评估,不同人群随访有不同考虑,检查前需患者配合。
一、肺小结节的定义
肺小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表现为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根据病灶大小,直径小于5毫米的称为微小结节,5-10毫米的称为小结节。
二、肺小结节的严重程度判断
(一)良性肺小结节情况
1.炎症性结节
由肺部感染炎症引起的结节较为常见。例如肺炎治愈后可能会遗留结节,这种结节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后,部分炎症性肺小结节会缩小或消失。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因感染导致炎症性肺小结节的人群,需要注意避免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会加重肺部炎症反应,不利于结节的恢复。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注意避免接触二手烟等有害气体,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从而降低炎症性肺小结节的发生几率。
2.良性肿瘤性结节
像错构瘤等良性肿瘤引起的肺小结节,生长通常比较缓慢,恶变的可能性极低。一般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对健康的影响较小。在病史方面,如果没有长期的肺部恶性肿瘤家族史等特殊病史,这类良性肿瘤性肺小结节不需要过于担忧,但仍需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监测结节的变化情况。
(二)恶性肺小结节情况
1.肺癌相关结节
部分肺小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现。例如腺癌、鳞状细胞癌等类型的早期肺癌可能以肺小结节的形式存在。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病情进展,会侵犯周围组织、发生转移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肺癌相关肺小结节的风险明显升高)、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等属于高危人群,对于这类人群发现肺小结节时需要更加重视,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明确结节性质。对于儿童等非吸烟人群,如果有特殊的遗传病史等情况也需要关注,但相对来说概率较低。
2.其他恶性肿瘤转移至肺形成的结节
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部形成的小结节,也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例如乳腺癌、肝癌等转移至肺的结节,往往提示病情已经进入晚期,预后相对较差。在病史询问中,如果患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发现肺小结节时要高度警惕转移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原发病灶和肺部结节的情况,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肺小结节的进一步评估
1.影像学检查随访
对于肺小结节,通常会通过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定期随访。一般首次发现肺小结节后,短时间内(如3-6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如果结节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会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对于一些怀疑恶性的肺小结节,可能需要更频繁地随访或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在年龄方面,儿童的肺小结节随访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肺部发育尚未完全,影像学检查的辐射影响需要考虑,但胸部CT的辐射剂量在合理范围内时,为了明确结节性质,必要时仍需进行检查。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其特点,随访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和基础疾病等因素。
2.其他检查
如PET-CT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结节的代谢活性,对于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如果考虑结节为恶性可能,还可能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理组织进行诊断。在生活方式上,进行这些检查前需要患者配合,例如支气管镜检查前需要患者禁食一段时间等,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特殊人群如孕妇等进行这些检查时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