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副韧带损伤表现多样,有受伤当时膝关节内侧突然剧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的疼痛表现;早期膝关节内侧迅速肿胀且轻重损伤消退时间不同的肿胀表现;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走行区域明显压痛且压痛程度与损伤相关的压痛表现;有外翻不稳定而内翻稳定性相对正常的膝关节不稳定表现;因疼痛和不稳定导致屈伸等活动受限的活动受限表现;以及因血管破裂出血出现淤血青紫且范围与损伤程度相关的淤血青紫表现。
受伤当时:患者在发生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瞬间,往往会感到膝关节内侧有突然的疼痛,这种疼痛较为剧烈,可能像撕裂样或刺痛感。例如,在进行足球运动中急转方向时,膝关节内侧承受过大应力,瞬间就会出现明显疼痛。不同年龄人群感受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相对较弱,但也会通过哭闹等表现出疼痛不适;成年人则能较清晰表达疼痛程度和性质。
活动时:在膝关节屈伸、内外翻活动时,疼痛会加重。比如行走时膝关节内翻动作,会刺激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导致疼痛明显加剧。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关节炎等情况,内侧副韧带损伤后疼痛可能更难缓解,且活动时疼痛表现会更复杂。
肿胀
早期肿胀:损伤后膝关节内侧会迅速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在膝关节内侧。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即可观察到明显肿胀,肿胀程度因损伤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年轻运动员如果损伤较轻,肿胀可能相对局限且程度较轻;而损伤较重时,整个膝关节内侧肿胀明显,甚至波及周围组织。
肿胀持续时间:轻度损伤的患者,肿胀可能在1-2周内逐渐消退;中度及重度损伤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会延长,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并且肿胀消退过程中如果活动不当可能会反复加重肿胀。
压痛
压痛部位: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走行区域有明显压痛。用手按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所在部位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例如,检查者用手指按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起点(股骨内上髁)或止点(胫骨内髁)时,患者疼痛敏感。不同年龄人群压痛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在配合检查时会因疼痛而躲避按压。
压痛程度与损伤关系:压痛越明显往往提示损伤越严重。轻度损伤时,压痛可能相对局限且程度较轻;重度损伤时,压痛范围可能较广,且疼痛程度剧烈。
膝关节不稳定
外翻不稳定:内侧副韧带损伤后,膝关节的外翻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在进行外翻应力试验时,可发现膝关节外翻活动度增大。比如,让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小腿远端,另一手放在膝关节外侧施加外翻力,如果发现膝关节外翻角度比健侧增大,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导致外翻不稳定。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进行外翻应力试验时需要更加轻柔操作,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关节退变等情况,本身关节稳定性就稍差,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不稳定表现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但原理相似。
内翻稳定性相对正常: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时,膝关节内翻稳定性一般相对正常,但如果合并其他结构损伤时可能会有变化。
活动受限
屈伸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膝关节不稳定,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会受到限制。轻度损伤时,可能只是屈伸活动范围稍有减小;中度及重度损伤时,屈伸活动明显受限,严重者可能只能保持在某一特定体位,无法正常完成屈伸动作。例如,患者可能只能屈曲膝关节到90°左右就因为疼痛和不稳定而无法继续活动,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受限程度因个体差异和损伤程度不同而不同,儿童可能因为损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损伤严重也会出现明显活动受限。
淤血青紫
淤血形成:损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会渗透到皮下组织,从而出现淤血青紫的表现。一般在受伤后1-2天内逐渐出现,淤血范围大小与损伤程度相关。轻度损伤淤血范围较小,可能局限在膝关节内侧局部;重度损伤淤血范围较广,可蔓延至膝关节周围。不同年龄人群淤血青紫表现类似,但儿童皮肤较薄,淤血青紫可能更明显易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