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发病受遗传、环境、呼吸道感染、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遗传有倾向,性别在不同时期有影响;环境中室内外过敏原、空气污染、职业环境等可诱发;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易引发;生活方式中饮食、运动可起作用;儿童因免疫系统等发育未全、接触机会多易发病,老年人因免疫力等下降、接触时间长等发病风险高且用药需谨慎。
性别因素
在儿童时期,男孩患哮喘的概率可能相对高于女孩,但到了青春期后,男女哮喘的发病率差异逐渐缩小。不过,在成年女性中,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月经周期、妊娠、绝经等阶段,可能会对哮喘的发作产生影响。例如,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大幅改变可能导致哮喘病情的波动,有些女性在孕期哮喘会加重,而有些则可能相对稳定,但产后激素水平恢复又可能引起病情变化。
环境因素
室内外过敏原
室内过敏原: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尘螨的粪便、尸体碎片等可引起过敏反应。此外,室内的霉菌也是重要的过敏原,尤其是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容易滋生。还有家养宠物的皮屑、毛发等,宠物的唾液、尿液等中含有的过敏原也可诱发哮喘。
室外过敏原:花粉是常见的室外过敏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致敏花粉,如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等。霉菌孢子在室外空气中也广泛存在,接触后可能引发哮喘发作。
空气污染
颗粒物: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如PM2.5、PM10等,会刺激气道,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炎症反应,增加哮喘发病风险。长期暴露在高浓度颗粒物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哮喘患病率相对较高。
化学污染物: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以及工业废气中的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都可能对气道产生刺激作用,诱发哮喘。例如,二氧化硫等气体可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增加气道阻力。
职业环境
某些职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可导致职业性哮喘。例如,纺织工人接触的棉尘、橡胶工人接触的橡胶制品相关物质、制药行业工人接触的某些化学原料等,都可能引发哮喘。长期在这些特定职业环境中工作且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的人群,患哮喘的几率明显增加。
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感染。病毒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激活免疫系统,引发气道炎症,改变气道的反应性,从而促使哮喘发作。对于成年人来说,细菌感染等也可能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例如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后,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加重,诱发哮喘症状出现。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
某些食物可能成为过敏原诱发哮喘,例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此外,饮食中缺乏某些营养素也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气道健康,从而增加哮喘发病风险。比如,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人群哮喘患病率相对较高。
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诱发运动性哮喘,尤其是在寒冷、干燥的空气中进行运动时更容易发生。运动导致气道过度通气,温度和湿度改变,刺激气道,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和炎症反应,从而出现哮喘症状,如喘息、咳嗽、气促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呼吸道较为娇嫩,更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儿童如果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尘螨较多的环境中,患哮喘的风险较高。同时,儿童时期的呼吸道感染频率相对较高,病毒感染更易诱发哮喘,而且儿童的生活方式相对单一,接触过敏原的机会相对集中,如室内尘螨、宠物等。
老年人
老年人哮喘的发病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功能减退有关。老年人常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相互影响,增加哮喘发病的可能性。此外,老年人接触环境因素的时间较长,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过敏原等环境中,也会使哮喘发病风险增加。而且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在治疗哮喘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