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出血的病因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病因有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层病变(如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腺肌病)、阴道及宫颈病变(如阴道炎、宫颈病变);恶性病因有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高危因素有肥胖等)、宫颈癌(绝经后可发病,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等是危险因素)、卵巢恶性肿瘤(绝经后也可发生,早期症状不典型)。
一、良性病因
(一)子宫内膜病变
1.子宫内膜增生:
年龄方面: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持续作用、缺乏孕激素拮抗有关。长期无排卵性月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及病史因素可增加风险。子宫内膜增生是由于子宫内膜在雌激素长期刺激下过度增生,可表现为绝经后出血,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可明确诊断,其增生程度不同,如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等,复杂性增生有一定恶变潜能。
2.子宫内膜息肉:
性别及年龄:任何年龄女性均可发生,但绝经后女性相对常见。病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有关。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的肿物,由于息肉表面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导致绝经后出血,超声检查可初步发现息肉,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
(二)子宫肌层病变
1.子宫平滑肌瘤: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30-50岁女性,但绝经后仍可能存在。绝经后子宫平滑肌瘤出血可能是由于肌瘤血供改变或肌瘤变性等原因。肌瘤较大或位置特殊时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通过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2.子宫腺肌病:
年龄与病史: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也可见于绝经后女性。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造成的子宫肌层损伤有关。子宫腺肌病时子宫肌层弹性下降,内膜面积相对增大,可引起月经紊乱,包括绝经后出血,超声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三)阴道及宫颈病变
1.阴道炎:
年龄与生活方式: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阴道炎。如萎缩性阴道炎,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阴道上皮萎缩、变薄,易受细菌感染,出现阴道充血、出血,表现为绝经后少量出血,同时可伴有阴道瘙痒、灼热感等症状,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明确阴道炎类型。
2.宫颈病变:
年龄与筛查史:绝经后女性也可能发生宫颈病变,如宫颈炎症、宫颈息肉、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长期的宫颈炎症刺激可导致宫颈黏膜充血、易出血,宫颈息肉同样可因息肉组织脆弱而出血。有宫颈病变家族史、不洁性生活史或长期吸烟等生活方式的绝经后女性风险相对较高,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阴道镜活检等可明确宫颈病变情况。
二、恶性病因
(一)子宫内膜癌
1.年龄与危险因素:
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尤其是50-70岁之间。高危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不育、长期服用雌激素等。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雌激素持续刺激导致内膜恶变有关,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量可多可少,通过宫腔镜下活检、分段诊刮等病理检查可确诊,影像学检查如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侵犯范围。
(二)宫颈癌
1.年龄与感染因素:
虽然宫颈癌好发于30-55岁女性,但绝经后女性也可发病。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吸烟等生活方式也增加风险。宫颈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等症状,通过宫颈活检等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可判断肿瘤分期。
(三)卵巢恶性肿瘤
1.年龄与肿瘤特性:
绝经后女性卵巢恶性肿瘤也时有发生,如卵巢上皮性癌等。卵巢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血管时可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由于卵巢位置较隐蔽,肿瘤不易早期发现,通过妇科超声、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检查及腹腔镜等可辅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