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影是胸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3cm的小局灶性、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阴影,成因有感染(细菌、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和非感染(肺部良性肿瘤、肺部转移性肿瘤、尘肺等职业性肺病)因素;肺纤维灶是肺部损伤修复形成的纤维组织增生,常见于既往肺部炎症、肺部外伤,较小纤维灶对肺功能影响小,广泛则影响换气功能;肺结节影伴肺纤维灶需结合病史等综合诊断,老年人、有吸烟史人群、特殊职业人群有不同特点,医生需综合分析制定诊疗方案。
一、肺结节影的含义
肺结节影是指在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中发现肺部存在的小的、局灶性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增高的阴影。其大小通常在直径≤3cm,而直径<1cm的肺结节又被称为小结节,直径<5mm的称为微小结节。
(一)常见成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肺部后,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结节影。有研究表明,部分细菌性肺炎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肺部会遗留结节影。
病毒感染:像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肺部,也可能导致肺部出现结节样改变。在一些病毒性肺炎的随访胸部CT中可观察到肺结节影的出现。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结核是引起肺结节影的常见原因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形成结核结节,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结节影。
2.非感染因素
肺部良性肿瘤:如错构瘤,是肺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可表现为肺结节影。错构瘤的发生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组织异常分化有关。
肺部转移性肿瘤: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肺部,也会形成肺结节影。例如乳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都可能发生肺转移,在肺部影像学上呈现结节状的转移病灶。
尘肺等职业性肺病: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的人群,如煤矿工人等,容易患尘肺,肺部会因粉尘沉积形成结节影。
二、肺纤维灶的含义
肺纤维灶是肺部受到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形成的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它是肺部陈旧性病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常见成因
1.既往肺部炎症
无论是细菌感染引起肺炎,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等肺部炎症,在炎症修复过程中都会有纤维组织的增生。例如大叶性肺炎患者,在病情恢复后可能会遗留肺纤维灶。
2.肺部外伤
胸部受到外伤后,如果肺部组织受到损伤并修复,也可能形成肺纤维灶。比如胸部遭受撞击等外伤后,肺部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灶。
(二)对肺功能的影响
一般较小的肺纤维灶对肺功能影响不大,但如果纤维灶范围较广,则可能影响肺的换气功能等。例如广泛的肺纤维灶会使肺的弹性降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更为明显。
三、肺结节影伴肺纤维灶的综合意义
(一)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当患者同时存在肺结节影和肺纤维灶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其他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例如,如果患者有明确的结核病史,同时胸部CT显示有肺结节影和肺纤维灶,那么结核复发或遗留病灶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患者有长期粉尘接触史,同时存在肺结节影和肺纤维灶,则尘肺的可能性需要重点考虑。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肺部既往可能有更多的炎症等损伤经历,所以更容易出现肺结节影伴肺纤维灶的情况。而且老年人对肺部病变引起的症状可能不敏感,往往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
2.有吸烟史人群:吸烟会损伤肺部组织,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长期吸烟的人群发生肺结节影伴肺纤维灶的几率相对较高。吸烟导致肺部纤毛运动减弱,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引发肺部炎症,进而在修复过程中形成纤维灶和结节影。
3.特殊职业人群:如长期接触化工粉尘、石棉等的人群,患肺结节影伴肺纤维灶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些职业性因素会持续损伤肺部组织,导致肺部出现病理性的修复改变。
总之,肺结节影和肺纤维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由临床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