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低强度运动需求等患者,分早期、中期、后期康复训练;手术治疗有单束和双束重建方式,术后也分早期、中期、后期康复。不同患者治疗中需注意相关因素,如年轻患者重运动功能恢复、女性患者注重力量均衡、吸烟患者戒烟、糖尿病患者控血糖等。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选择
对于部分低强度运动需求、年龄较大且合并严重全身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承受手术创伤和术后康复风险的老年患者。
急性损伤后肿胀、疼痛明显,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也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观察。
2.康复训练
早期(损伤后1-2周):主要以消除肿胀、疼痛为主。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同时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期(损伤后2-6周):在等长收缩基础上增加膝关节屈伸的主动运动。可以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小角度屈伸活动,如坐位垂腿,让小腿自然下垂,缓慢屈伸膝关节,但角度不宜过大,防止进一步损伤韧带。同时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的力量训练,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下肢至30°-45°,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后期(损伤6周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可以进行靠墙静蹲训练,患者背靠墙,屈膝呈90°左右,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地面平行,每次保持1-2分钟,每天3-4组。同时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训练,患者单腿站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从短时间开始,逐渐延长时间。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选择
单束重建: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常用方式。对于一般的运动损伤患者,单束重建可以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例如,对于年轻的运动爱好者,日常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单束重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满足其膝关节功能恢复需求。
双束重建:对于一些高要求的运动员或者膝关节存在复杂损伤情况的患者,双束重建可能更具优势。双束重建能够更接近正常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提供更稳定的膝关节稳定性,对于减少膝关节后期的不稳定复发有一定帮助,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2.术后康复
早期(术后1-2周):主要是预防肿胀、疼痛和促进伤口愈合。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同时可使用膝关节支具固定在0°-90°范围内,逐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如在术后2-3天开始进行小角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每次5-10分钟,每天3-4次。
中期(术后2-6周):加强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继续增加膝关节屈伸角度,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被动膝关节屈伸训练,逐步将膝关节活动度增加到120°左右。同时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的力量训练,如进行直腿抬高的抗阻训练,可在小腿上逐渐增加重量进行训练。
后期(术后6周后):进一步强化膝关节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可以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如使用平衡板进行训练,患者站在平衡板上,尽量保持身体平衡,通过不断调整身体姿势来刺激本体感觉。同时增加步态训练,从缓慢步行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步态,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年轻患者通常运动需求较高,术后康复需更加注重恢复运动功能,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激素等因素对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可能需要更注重力量的均衡训练;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应严格戒烟;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训练的进行,需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