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时能否拔牙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可拔牙情况包括明确病因且病情稳定时(如严重阻生智齿、严重龋坏无法保留的牙齿)及特殊人群的特殊情况(如妊娠期4-6个月有严重牙齿疾病且必须拔牙、儿童乳牙严重病变且继承恒牙胚发育正常时谨慎拔牙);不可拔牙情况包括急性炎症期(如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期)及全身状况不佳时(如严重心血管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牙痛时)。
一、可拔牙的情况
1.明确病因且病情稳定时
若牙痛是由于严重的阻生智齿导致,且经过评估患者全身状况良好,如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一般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无未控制的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在局部炎症相对控制(如急性炎症期已过,红肿热痛等症状明显缓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拔除阻生智齿以彻底解决牙痛问题。例如,对于一些反复引起冠周炎的阻生智齿,当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后,拔除是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
对于因严重龋坏无法保留的牙齿,如牙齿龋坏已累及牙髓,引起反复疼痛,且经过评估无法通过根管治疗等保留该牙齿时,在患者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拔牙。比如,一颗牙齿龋坏非常严重,牙体组织大部分缺失,根尖周也有明显炎症,但通过保守治疗无法恢复其功能和保留价值,此时可考虑拔牙。
2.特殊人群的特殊情况
妊娠期女性:一般来说,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拔牙易引起流产或早产,所以在妊娠4-6个月期间,若牙痛是由严重牙齿疾病引起且必须拔牙,需在严格评估全身状况后谨慎进行。例如,妊娠中期女性,牙齿疼痛剧烈,经保守治疗无效,且牙齿无保留价值时,可在控制好局部炎症等情况下拔牙,但要向患者充分告知风险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儿童:儿童牙痛时是否拔牙需极其谨慎。若儿童牙齿疼痛是由于乳牙严重病变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保留,同时继承恒牙胚发育正常时,可考虑拔除乳牙。但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全身状况,如有无贫血、感染等情况。例如,一颗乳牙严重龋坏,已波及根尖周,导致儿童反复疼痛,且继承恒牙即将萌出,此时可在局部麻醉等安全操作下拔除乳牙,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等。
二、不可拔牙的情况
1.急性炎症期
当牙痛是由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或急性牙龈炎、牙周炎等引起的剧烈疼痛时,一般不宜立即拔牙。因为在急性炎症期拔牙,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颌面部间隙感染等。例如,急性根尖周炎时,根尖周有大量炎症渗出,牙槽骨有破坏,此时拔牙会使炎症扩散到周围组织,加重病情。
对于智齿冠周炎处于急性发作期,表现为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明显、伴有张口受限等情况时,不能拔牙。因为此时局部炎症反应强烈,拔牙易导致炎症扩散,应先进行局部冲洗、抗炎等治疗,待炎症缓解后再考虑拔牙。
2.全身状况不佳时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患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等情况时,拔牙可能会诱发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所以不能拔牙。例如,一位患有严重高血压且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牙痛时不能贸然拔牙,需先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并由心内科等相关科室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能拔牙。
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时拔牙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拔牙后创口不易愈合,易发生干槽症等感染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良好的水平(一般空腹血糖<8.88mmol/L),且无酮症酸中毒等情况时,才可考虑拔牙。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患有白血病、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时,拔牙易引起出血不止等严重并发症。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拔牙后会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所以此类患者牙痛时一般不能拔牙,需先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纠正相关血液指标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能拔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