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鹅足肌腱相关问题的康复训练包括热身运动(踝关节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牵伸训练(髂胫束牵伸、小腿三头肌牵伸)、强化训练(靠墙静蹲、直腿抬高训练),不同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运动员)有相应注意事项,训练需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合理开展。
一、热身运动
1.踝关节泵运动
做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将双腿伸直,然后用力勾起脚尖,使小腿前方的肌肉紧张,保持5-10秒,再用力绷直脚尖,使小腿后方的肌肉紧张,同样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
意义:通过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为后续的康复训练做好准备,同时可以放松腿部肌肉,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适用,能帮助恢复下肢肌肉的基本活动能力。
2.股四头肌收缩运动
做法: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用力收缩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将膝关节向下方压,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
意义: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股四头肌与鹅足肌腱所在的膝关节周围结构关系密切,强壮的股四头肌可以更好地稳定膝关节,减轻鹅足肌腱的负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也能通过该运动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肉状态。
二、牵伸训练
1.髂胫束牵伸
做法:患者侧卧,下方的腿伸直,上方的腿屈曲跨过下方的腿,然后用手轻轻向下压上方腿的膝关节,使髂胫束得到牵伸,保持15-30秒,重复2-3组。
意义:髂胫束紧张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进而影响鹅足肌腱的状态,牵伸髂胫束可以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缓解鹅足肌腱的压力。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进行,但对于有膝关节严重疾病或损伤急性期的人群需要谨慎。
2.小腿三头肌牵伸
做法:患者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撑墙,双脚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后腿伸直,脚跟贴地,身体向前倾,感受到小腿后方肌肉的牵伸,保持15-30秒,重复2-3组。
意义:小腿三头肌紧张也会影响下肢的力线,进而影响鹅足肌腱,牵伸小腿三头肌可以调整下肢力线,减轻鹅足肌腱的负荷。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不过对于患有下肢血管疾病等特殊情况的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三、强化训练
1.靠墙静蹲
做法:患者背部靠墙,双脚与肩同宽,慢慢下蹲,使膝关节屈曲约30-60度,保持这个姿势,每次保持30-60秒,重复3-5组。
意义:强化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这些肌肉的强壮可以更好地稳定膝关节,减少鹅足肌腱的应力。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能进行,但对于膝关节疼痛急性期的人群不宜过早进行,应在疼痛缓解后逐步开始。
2.直腿抬高训练
做法: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慢慢抬起,使下肢与床面成30-45度角,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进行2-3组。
意义: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进一步稳定膝关节,对鹅足肌腱炎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但对于有腰部疾病的人群要注意抬腿的幅度和力度,避免加重腰部负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鹅足肌腱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例如在进行热身运动时,动作幅度和力度要适当减小,避免过度疲劳。靠墙静蹲的时间和幅度也要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调整,因为儿童的骨骼肌肉系统还在发育中,过度的训练可能会影响正常发育。
2.老年人
老年人关节退变等情况较多,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速度缓慢,避免快速的大幅度运动。在牵伸训练时,要逐渐增加牵伸的幅度,防止因关节柔韧性下降过快而导致损伤。强化训练的强度也要适当降低,以不引起疼痛加重为准,可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量。
3.运动员
运动员鹅足肌腱炎可能与过度运动有关,康复训练时要注重循序渐进。在强化训练阶段,要结合运动专项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要注意训练后的恢复,如适当增加休息时间,配合热敷等辅助手段促进恢复,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肌腱炎复发影响运动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