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胸膜炎中细菌性胸膜炎由细菌感染经直接蔓延等途径引发,有发热、胸痛等表现,靠血常规、影像学及积液检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继发于肺结核等,有全身症状、胸痛等,靠相关试验、检查及积液找菌诊断。非感染性胸膜炎里肿瘤性胸膜炎因胸膜原发或转移肿瘤致炎,有胸痛等,靠影像、积液细胞学及活检诊断;自身免疫性胸膜炎与自身免疫病相关,有相应自身病表现,靠自身抗体等诊断;其他非感染性胸膜炎如创伤性、药物性,分别因外伤或用药致炎,靠外伤史、用药史及排除其他原因诊断。
一、感染性胸膜炎
(一)细菌性胸膜炎
1.病因及机制: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通过直接蔓延(如肺炎累及胸膜)、血行播散等途径侵犯胸膜引发炎症。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细菌种类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后细菌蔓延致胸膜感染,成人则常与肺部感染相关。
2.临床表现:多有发热、胸痛、咳嗽等症状,胸痛常为刺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咳痰,痰液性状与感染细菌相关,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有铁锈色痰等。
3.诊断依据: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胸膜炎症表现,如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胸腔积液穿刺涂片及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二)结核性胸膜炎
1.病因及机制: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淋巴管播散至胸膜,或直接蔓延至胸膜。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
2.临床表现:起病可急可缓,常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胸痛、咳嗽,胸痛性质多为隐痛或钝痛,随着胸腔积液增多,胸痛可减轻,但呼吸困难逐渐明显。
3.诊断依据:结核菌素试验可能呈阳性,血沉常增快,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检查呈渗出液改变,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常升高,胸腔积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但阳性率相对较低。
二、非感染性胸膜炎
(一)肿瘤性胸膜炎
1.病因及机制:包括胸膜原发性肿瘤(如胸膜间皮瘤)和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胸膜,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胸膜。肿瘤细胞种植或侵犯胸膜引发炎症反应。不同肿瘤好发年龄有差异,胸膜间皮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与长期接触石棉等因素相关,而肺癌则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胸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逐渐加重,可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胸腔积液增长较快,可为血性胸腔积液。
3.诊断依据: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胸膜占位性病变或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可找到肿瘤细胞,胸膜活检可明确病理诊断。
(二)自身免疫性胸膜炎
1.病因及机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胸膜组织导致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2.临床表现:除胸膜炎相关症状如胸痛、咳嗽外,还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应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痛等,类风湿关节炎可有关节肿胀、畸形等。
3.诊断依据:自身抗体检查呈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体(抗核抗体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类风湿因子等),结合胸膜炎表现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进行诊断。
(三)其他非感染性胸膜炎
1.病因及机制:如创伤性胸膜炎,多因胸部外伤导致胸膜受损引发炎症;药物性胸膜炎,某些药物如肼屈嗪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胸膜炎症反应。创伤性胸膜炎可见于各年龄段因胸部受撞击等外伤的人群,药物性胸膜炎则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关。
2.临床表现:创伤性胸膜炎有明确外伤史,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胸痛与外伤部位相关;药物性胸膜炎有用药史,在用药后出现胸膜炎症状。
3.诊断依据:创伤性胸膜炎根据外伤史及胸部影像学表现诊断,药物性胸膜炎根据用药史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后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