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的评估包括影像学特征、病史与相关因素及进一步检查手段。影像学从结节大小、形态、生长速度评估;病史需考虑吸烟史、家族史、既往肺部疾病史;进一步检查有增强CT、PET-CT、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不同情况有不同评估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不同人群对结节大小、检查辐射等的考量。
一、影像学特征评估
1.结节大小:一般来说,直径小于5mm的肺结节良性可能性相对较高;直径在5-10mm之间的结节,需要进一步观察;而直径大于10mm的结节,恶性的风险相对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直径大于20mm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可达60%-80%。不同年龄人群对结节大小的解读需综合考虑,比如儿童肺结节相对少见,一旦发现较大结节需更谨慎评估。
2.结节形态:
边缘:边缘光滑、整齐的结节多考虑良性,如炎性结节、良性肿瘤等;而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征的结节,恶性的可能性较大。对于有吸烟史的中老年人,出现边缘不规则结节需高度警惕肺癌可能。
密度:实性结节相对良性概率高一些,但部分实性结节或磨玻璃结节也可能是恶性。纯磨玻璃结节如果是小于5mm且随访无变化,良性可能大;但如果磨玻璃结节内部密度增高、范围增大等,恶性风险增加。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不吸烟的女性,磨玻璃结节的评估需更细致,因为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病理类型可能与吸烟男性有所不同。
3.生长速度:短期内(通常指几个月内)迅速增大的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大。例如,在几个月内结节体积增大一倍以上,要高度怀疑恶性肿瘤。不同年龄人群生长速度的判断也有差异,儿童肺结节生长缓慢相对良性可能大,而中老年结节短期内快速增长需及时处理。
二、病史与相关因素分析
1.吸烟史: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吸烟指数>400年支,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的人群,肺结节恶性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年龄较大且吸烟的人群,在评估肺结节时,吸烟史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肺癌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肺癌病史,那么肺结节恶性的风险会增加。对于有家族肺癌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肺结节情况。
3.既往肺部疾病史: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肺结节有可能是结核复发或遗留的瘢痕等,但也有少数可能是结核相关的恶性病变。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肺结节的评估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肺部状态的影响。例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肺结节,要排除合并肺癌的可能。
三、进一步检查手段
1.增强CT检查:通过增强CT可以观察结节的血供情况,恶性结节通常血供较为丰富,在增强扫描时会有明显强化。对于鉴别肺结节良恶性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儿童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2.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利用肿瘤细胞代谢活跃,对葡萄糖摄取增加的特点来判断结节性质。恶性结节一般代谢活跃,SUV(标准摄取值)通常大于2.5。但需要注意,炎症等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老年患者,PET-CT检查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估结节良恶性,但要考虑患者的肾功能等基础情况,因为检查中使用的造影剂需要通过肾脏排泄。
3.组织病理学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靠近大气道的肺结节,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但对于周围型肺结节,阳性率相对较低。对于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还可以同时评估气道情况。儿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需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气道。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靠近胸壁的肺结节,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该检查有一定的气胸、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对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比如老年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差,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前要充分评估风险收益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