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张口呼吸不一定是腺样体肥大,但腺样体肥大是常见原因之一。可能导致宝宝张口呼吸的其他原因有鼻腔局部问题(如鼻炎、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和口腔问题(如扁桃体肥大、牙齿排列不齐)。腺样体肥大导致宝宝张口呼吸有其特点及伴随表现,如睡眠时打鼾、睡眠不安稳甚至呼吸暂停,长期可致面容改变,还可引起耳部症状。可通过前鼻镜检查、鼻咽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鉴别宝宝张口呼吸是否由腺样体肥大引起,宝宝出现张口呼吸应及时就医,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宝宝鼻腔清洁等。
一、可能导致宝宝张口呼吸的其他原因
1.鼻腔局部问题
鼻炎:宝宝患急性鼻炎或慢性鼻炎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从而出现张口呼吸。例如,病毒性感冒引起的急性鼻炎,炎症会使鼻腔黏膜肿胀,影响正常的鼻呼吸。不同年龄的宝宝患鼻炎的诱因有所不同,婴儿可能因冷空气刺激、过敏物质(如尘螨)等引发鼻炎;较大的宝宝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等导致鼻炎。
鼻中隔偏曲:宝宝鼻中隔偏曲时,会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进而出现张口呼吸。鼻中隔偏曲可能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也可能是后天外伤等因素引起。
鼻腔异物:宝宝如果将小玩具、纸屑等异物塞入鼻腔,会阻塞鼻腔,造成通气障碍,引起张口呼吸。这种情况在好奇心强的幼儿中较为常见,异物可能单侧或双侧阻塞鼻腔。
2.口腔问题
扁桃体肥大:扁桃体过度肥大时,会堵塞咽腔,影响气道通畅,宝宝可能通过张口呼吸来改善通气。扁桃体肥大可能由反复的扁桃体炎症引起,例如宝宝经常患扁桃体炎,炎症刺激会导致扁桃体增生肥大。
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排列不整齐可能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导致呼吸模式改变,出现张口呼吸。比如牙齿前突等情况,可能使口腔不能正常闭合,从而张口呼吸。
二、腺样体肥大导致宝宝张口呼吸的特点及相关表现
1.腺样体肥大的特点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会增生肥大,特别是在4-6岁时增生最明显,10岁以后逐渐萎缩。当腺样体肥大到一定程度时,会阻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导致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
2.伴随表现
睡眠时表现:宝宝夜间睡眠时可能出现打鼾、睡眠不安稳,常翻动身体,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是因为腺样体肥大阻塞气道,导致呼吸不畅,在睡眠时更为明显。例如,有的宝宝夜间睡觉打鼾声音较大,且伴有呼吸间断的现象。
面容改变: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影响宝宝的面容发育,出现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这是由于长期张口呼吸使气流冲击硬腭,影响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
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可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例如,宝宝可能对声音反应迟钝,或者经常搔抓耳朵等。
三、如何鉴别宝宝张口呼吸是否由腺样体肥大引起
1.临床检查
前鼻镜检查:医生通过前鼻镜可以观察鼻腔内部情况,查看是否有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异物等情况,同时初步了解后鼻孔区域腺样体的大致情况。但前鼻镜检查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后鼻孔腺样体的观察有时不够清晰。
鼻咽镜检查:鼻咽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形态以及后鼻孔的阻塞程度,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方法。例如,通过鼻咽镜能清晰看到腺样体是否堵塞后鼻孔大部分甚至全部。
影像学检查:如鼻咽侧位X线片或CT检查,能够更准确地测量腺样体的大小,判断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例如,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腺样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有重要价值。
如果宝宝出现张口呼吸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通过上述检查等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张口呼吸,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能需要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也会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宝宝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以减少鼻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