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可夜间加重病因有遗传及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含过敏原、职业致敏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有典型及不典型表现诊断靠病史症状评估、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和激发试验)、胸部影像检查治疗分缓解期用吸入激素等控制发作期用短效舒张剂等治疗预防需避免过敏原、规律用药、增强体质、预防感染特殊人群中儿童用吸入药监测生长妊娠期权衡药物影响老年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二、病因
(一)遗传因素
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哮喘患者,个体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升高,相关基因多与免疫调节、气道炎症等机制相关。
(二)环境因素
1.过敏原: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真菌孢子等)、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海鲜等),接触后可触发气道炎症反应。
2.职业性致敏原:某些职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粉尘等可诱发哮喘,如制药、化工行业从业者。
3.空气污染:雾霾、汽车尾气等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可刺激气道,加重哮喘症状。
4.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尤其是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三、症状
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胸闷、咳嗽,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不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胸闷变异型哮喘(仅以胸闷为唯一症状)。
四、诊断
(一)病史与症状评估
详细询问哮喘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诱因、缓解方式等,儿童需关注家长描述的喘息等表现。
(二)肺功能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测定气道可逆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提示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2.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高反应性,吸入激发剂后FEV下降≥20%,提示气道高反应性。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一般无特异性改变,急性发作期可出现肺过度充气表现,慢性反复发作患者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等,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五、治疗
(一)缓解期治疗
主要是长期控制气道炎症,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等,通过规律用药维持气道炎症控制,减少发作频率。
(二)发作期治疗
快速缓解症状,常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通过吸入方式迅速舒张气道,缓解喘息等症状;严重发作时可能需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六、预防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识别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使用防螨寝具、避免宠物进入卧室等。
(二)规律用药
严格遵循医嘱规律使用控制药物,尤其是缓解期患者,不可擅自停药或减药。
(三)增强体质
适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但需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的环境中剧烈运动;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四)预防呼吸道感染
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高发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哮喘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的药物,优先选择吸入性药物控制炎症,定期监测身高、肺功能等指标,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症状变化。
(二)妊娠期哮喘
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同时密切监测母亲及胎儿状况,发作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三)老年哮喘
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如关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高血糖等问题,定期评估肝肾功能及心肺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