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后需及时就医评估,依骨折情况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周期长易致并发症,手术分内固定和关节置换,康复护理分非手术和手术患者,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疾病者各有注意事项,康复需循序渐进并防并发症等。
一、及时就医评估
股骨颈骨折后应尽快前往医院,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来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类型(如按骨折线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按骨折移位程度分为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无移位、完全骨折部分移位、完全骨折完全移位等)、骨折端血运情况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骨折后的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老年人群由于骨质疏松,更易发生股骨颈骨折,且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骨折愈合可能受到影响;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骨折恢复的影响。
二、治疗方法选择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骨折等情况,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牵引复位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牵引包括皮肤牵引和骨牵引等,通过牵引维持骨折端的复位,固定期间需要严格限制患肢活动,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感觉等情况。但非手术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并发症风险更高。
(二)手术治疗
1.内固定手术:适用于年轻、骨折移位不明显或有一定移位但可复位的患者。通过切开复位,用钢钉等内固定物固定骨折端,尽量保留股骨头的血运,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然而,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高,这与骨折损伤血运等因素有关,不同患者发生坏死的风险不同,年龄较小的患者相对风险可能相对低一些,但也不能完全避免。
2.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骨折移位明显、血运破坏严重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等情况,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患肢功能,但也存在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避免过早剧烈活动导致假体移位等。
三、康复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
非手术治疗患者在固定期间要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等。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愈合进度逐步增加患肢的活动度和负重程度。例如,在骨折初步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关节活动等。
(二)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早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踝关节屈伸等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根据手术方式和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患肢的抬离床面活动等。
2.后期康复:当骨折达到一定愈合程度后,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站立、行走等步态训练,恢复患肢的运动功能。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或假体松动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群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跌倒再次受伤,加强营养支持,尤其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家属要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等,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二)儿童人群
儿童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和康复需要更加谨慎。儿童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仍要关注骨折端血运情况,治疗方法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尽量选择对骨骺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康复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患肢生长发育情况,防止出现肢体不等长等问题。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愈合和预防感染等,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加强血糖监测和管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心功能的监测,避免因活动等引发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