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鹰嘴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及康复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情况,用石膏等固定3-4周;手术针对明显移位或关节面不平整等情况,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和钢板内固定术;康复分早期(1-2周)手指等活动、中期(2-6周)肘关节屈伸、后期(6周后)力量及生活能力训练,各期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儿童和老年患者需特殊关注。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如儿童的青枝骨折等情况。儿童骨骼可塑性强,轻度移位的青枝骨折通过适当的外固定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愈合效果。对于一些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无明显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也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一般将肘关节固定在屈曲90°位,这样可以使尺骨鹰嘴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固定时间通常为3-4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情况、血液循环情况以及骨折端的对位情况等。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对于有明显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3mm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因为明显移位的骨折难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对位和稳定,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肘关节的功能。此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即使移位不明显,但如果关节面不平整,也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2.手术方法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切开显露骨折端,将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然后再用钢丝环绕制成张力带,利用钢丝的张力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固定骨折端,适用于大多数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治疗。在儿童患者中,如果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也可考虑这种方法,但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骨折愈合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操作要尽量轻柔,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加强康复护理。
钢板内固定术:对于一些粉碎性骨折等复杂情况,可能会采用钢板内固定术。通过放置钢板在尺骨鹰嘴的背侧等位置进行固定,这种方法的稳定性相对较好,适用于骨折粉碎严重、难以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的情况。但钢板内固定术会对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剥离,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在手术后的早期,主要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以及肩部、腕部的功能锻炼。手指的屈伸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肩部和腕部的活动可以维持上肢的整体功能,为肘关节的后期康复创造条件。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再移位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进行,防止因训练过度引起疲劳性骨折等不良情况。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逐渐开始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训练。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进行肘关节的屈伸练习。被动屈伸练习需要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进行,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暴力操作。主动屈伸练习则是患者自己尝试进行肘关节的弯曲和伸展,但要注意力量的控制。在这个阶段,要注意逐渐增加肘关节活动的范围,但要避免过度牵拉导致骨折端移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以适当加快康复训练的进度,因为儿童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而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加谨慎,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情况的发生。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后)
加强肘关节的力量训练和全面的功能恢复训练。可以进行一些抗阻力的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抗阻练习等。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洗漱等,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患者,要更加关注他们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康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