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检查包括妇科双合诊、三合诊等妇科检查,B超(经腹部、经阴道)、MRI等影像学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子宫内膜活检等病理学检查,以及HPV检测,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女性检查侧重点不同,有高危因素女性需更细致检查,检查时遵医嘱选合适项目并后续诊治
一、妇科检查
1.妇科双合诊:医生通过阴道、宫颈、子宫、附件等的触诊来初步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质地及有无压痛等情况,适用于有性生活的女性,一般建议有性生活且年龄在21岁以上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时包含此项,能帮助发现子宫的一些异常情况,如是否有增大、变形等,但该检查有一定主观性,需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2.妇科三合诊:在双合诊基础上增加直肠的检查,能更清晰地了解后位子宫、子宫旁组织、盆腔后壁等情况,对于判断子宫癌的浸润范围等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怀疑有子宫癌且双合诊检查不够明确的情况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同样适用于有性生活的女性。
二、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经腹部B超:通过腹部探头进行检查,可观察子宫的大小、宫腔内情况、有无占位性病变等。一般无需特殊准备,空腹或憋尿均可(通常需要憋尿使膀胱充盈,以更好地显示子宫附件),对于肥胖女性等经阴道B超检查受限的情况适用。能发现子宫内是否有异常回声等情况,帮助初步筛查子宫病变,但对于一些较小的病变或子宫内部较细微的结构显示可能不如经阴道B超清晰。
经阴道B超:将探头放入阴道内进行检查,对子宫、卵巢等盆腔器官的显示更为清晰,尤其适合肥胖、盆腔深部病变及经腹部B超检查不满意的情况。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有阴道出血等情况时一般不建议进行。能更精准地观察子宫肌层、内膜等情况,有助于发现早期的子宫病变,如子宫癌早期可能出现的内膜增厚、异常回声等情况。
2.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子宫癌的肿瘤定位、浸润深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显示优于B超和CT。对于临床怀疑子宫癌但通过其他检查难以明确分期等情况有重要价值,能更详细地了解子宫癌的病变范围,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时可能不适用。
三、病理学检查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宫颈表面及宫颈管内的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用于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对子宫癌的早期筛查有一定作用。一般建议有性生活3年以上或21岁以上的女性定期进行,操作相对简单,无明显痛苦,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2.宫颈活检:如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等发现异常,需要进行宫颈活检以明确是否有癌变。在宫颈可疑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是否为子宫颈癌等病变,是诊断子宫癌的金标准之一。活检后需要注意局部卫生,避免感染等情况。
3.子宫内膜活检:对于怀疑有子宫内膜癌的情况,需要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可以通过诊刮术等方式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于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等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适用,能明确子宫内膜是否有癌变及癌变的类型等。操作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可能有少量阴道出血等情况,一般会自行缓解。
四、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HPV感染与子宫癌尤其是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等情况,有助于评估子宫癌的发生风险。一般与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联合进行,对于30岁以上的女性等,可以作为子宫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高危型HPV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宫颈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病变。
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在子宫癌检查方面需要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有性生活的女性可能更侧重于HPV和宫颈刮片等检查;而绝经后的女性可能更关注子宫内膜的情况,通过子宫内膜活检等方式排查子宫内膜癌。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有子宫癌家族史等,可能需要更频繁或更细致的检查。在进行检查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