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与肺炎在概念、发病部位及范围、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患病时各有特点,需分别谨慎对待和处理。
一、支气管炎与肺炎的概念区分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是由于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当气温下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利于致病;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也可发病;吸烟使支气管痉挛、黏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黏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过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肺炎则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等感染是常见病因。
二、两者在发病部位及范围上的差异
支气管炎发病部位及范围:支气管炎主要累及支气管部位,病变局限在支气管层级的气道,一般未波及到肺泡等更外周的结构,病变范围相对较局限,主要是支气管黏膜的炎症改变,可能有支气管壁的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但肺泡通常不受累或受累很轻。
肺炎发病部位及范围:肺炎累及的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病变范围可累及一个肺叶、多个肺叶甚至双肺,病变可以是肺泡内的炎症渗出等改变,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会有肺泡内大量炎性渗出物,影响气体交换等功能。
三、临床表现的区别
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之后可伴有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泡沫痰,偶可带血,早期全身症状较轻,如伴有细菌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等,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肺炎来说较轻,呼吸困难少见,体格检查时两肺呼吸音可正常或增粗,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肺炎临床表现:症状相对较重,除了有咳嗽、咳痰外,常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全身症状明显,如乏力、肌肉酸痛等,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肺部体征方面,典型的可闻及湿啰音,不同类型肺炎湿啰音部位有所不同,严重肺炎还可能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
四、影像学表现的不同
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改变,或仅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因为病变主要在支气管,肺实质一般不受累,所以影像学上没有明显的肺部实质病变的典型表现。
肺炎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有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可伴有胸腔积液等表现,不同病原引起的肺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差异,比如细菌性肺炎多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影,病毒性肺炎多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改变等。
五、治疗原则的差异
支气管炎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止咳、祛痰等,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特殊病毒感染除外);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等。
肺炎治疗原则:首先是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性肺炎选用敏感抗生素,病毒性肺炎选用抗病毒药物等,同时还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止咳、平喘、吸氧等,对于病情较重的肺炎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支气管炎或肺炎时需要更加谨慎。儿童支气管和肺部的生理结构与成人不同,儿童支气管炎相对婴儿来说,婴儿可能症状更不典型,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治疗时要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儿童肺炎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情况,婴幼儿肺炎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就医和监护。老年人患支气管炎或肺炎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容易加重,老年人肺炎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在治疗时要更加关注整体状况,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孕妇患支气管炎或肺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