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分为感染性、创伤性、接触性和营养不良性等类型,分别有不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需保持口腔卫生、合理饮食、避免不良习惯和注意接触物质安全。
一、定义与分类
口角炎是上下唇联合处口角区发生的各种炎症的总称,可分为感染性口角炎、创伤性口角炎、接触性口角炎和营养不良性口角炎等类型。
(一)感染性口角炎
1.病因: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例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于儿童,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多与口腔卫生差、局部潮湿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口角区充血、红肿,有渗出、结痂等,感染真菌时可有白色假膜。
(二)创伤性口角炎
1.病因:多因外伤、物理刺激(如正畸装置压迫)、不良习惯(如过度张口、咬唇等)引起。比如儿童玩耍时不慎碰撞口角导致创伤,或佩戴不合适的义齿长期摩擦口角。
2.临床表现:口角区有明确的创伤史,伤口周围红肿,有渗血或结痂。
(三)接触性口角炎
1.病因:接触变应原或毒性物质引起,常见的变应原如某些食物、化妆品、唇膏等。例如儿童食用芒果后接触口角部位引起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口角区红肿、水疱、糜烂,有明显的接触史。
(四)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1.病因:缺乏维生素B、烟酸、铁等营养物质所致。例如长期偏食、挑食的儿童易缺乏维生素B,导致口角炎;患有贫血的儿童可能因铁缺乏引发口角炎。
2.临床表现:口角区干裂、糜烂,伴有口角湿白、结痂等。
二、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包括起病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例如询问儿童是否有长期使用抗生素史、饮食情况;成人是否有佩戴义齿、接触特殊物质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观察口角区的病变表现,如红肿、渗出、结痂、皲裂等情况,同时检查全身营养状况,对于怀疑营养不良性口角炎的患者,检查皮肤、舌部等其他部位有无相应营养缺乏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感染性口角炎:对于感染真菌的患者,可刮取病变部位分泌物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细菌感染时可做细菌涂片或培养。例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可通过在显微镜下看到假菌丝和孢子确诊。
2.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检测维生素B、烟酸、铁等营养指标,如血清维生素B水平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等。
三、治疗
(一)感染性口角炎
1.真菌性口角炎: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局部涂抹制霉菌素软膏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避免过量使用。
2.细菌性口角炎:使用抗生素,如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等。
(二)创伤性口角炎
1.处理创伤:清洁伤口,去除刺激因素。例如因正畸装置压迫引起的创伤性口角炎,调整正畸装置;因不良习惯引起的,纠正不良习惯。
2.促进愈合:局部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康复新液湿敷等。
(三)接触性口角炎
1.避免接触变应原或毒性物质:停用可疑的化妆品、唇膏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周围环境中可能接触的物质。
2.药物治疗: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遵循低浓度、短疗程原则。
(四)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1.补充营养:根据缺乏的营养物质进行补充。例如补充维生素B,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类等;对于缺铁性贫血导致的口角炎,补充铁剂等。儿童患者的营养补充要注意均衡,避免因补充不当引起其他问题。
四、预防
(一)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清洁口腔,尤其是儿童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保持口角区清洁干燥。
(二)合理饮食
保证饮食均衡,不挑食、偏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儿童家长要注意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避免不良习惯
教育儿童避免过度张口、咬唇等不良习惯;成人要注意义齿的合适性,定期检查义齿情况。
(四)注意接触物质安全
对于儿童,要注意其使用的唇膏、玩具等可能接触口角的物质的安全性,避免接触变应原或毒性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