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中老年人;体征早期可无异常或有呼吸音粗糙、干性啰音,急性发作期有湿性啰音或哮鸣音;辅助检查影像学X线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可见肺纹理改变,CT可助鉴别,肺功能检查示FEV/FVC<70%等指标异常;诊断依据为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持续3个月且连续2年以上,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疾病,不足3个月但有客观检查依据亦可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
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一般晨间咳嗽明显,白天较轻,晚间有阵咳或排痰。咳嗽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咳嗽,无明显咳痰;部分患者则有咳痰。例如,长期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气道受到烟草烟雾等刺激,长期存在咳嗽症状。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如合并细菌感染时,痰液可变为脓性,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气道黏膜炎症加重,分泌物增多且性质改变。
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有喘息,常由并发支气管痉挛引起,可伴哮鸣音。早期在劳累时出现,后期静息时也可出现。例如,病情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感到气急,活动后加重。
2.病程及年龄因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吸烟、接触职业粉尘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例如,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的工人,由于长期吸入粉尘,气道受到损伤,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二、体征
1.早期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部分患者可闻及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性啰音,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例如,在疾病早期,气道炎症较轻时,可能仅能听到一些轻微的干性啰音,且在咳嗽后这些啰音可能会有所变化。
2.急性发作期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湿性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例如,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出现急性发作时,双肺底可闻及较多湿性啰音,而如果同时合并支气管哮喘,会出现明显的哮鸣音,且呼气时间延长。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检查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这是因为长期的气道炎症刺激导致肺部纹理发生改变。例如,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多次X线检查可发现肺纹理逐渐增粗紊乱。
CT检查:高分辨率CT(HRCT)对于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帮助,可更清晰地显示支气管壁增厚、气道壁黏液阻塞等情况,尤其在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信息。
2.肺功能检查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指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FVC<70%,表明存在持续气流受限。例如,通过肺功能检查发现患者FEV/FVC低于正常比例,提示存在气道阻塞,支持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可增高,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DLCO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可减低,这反映了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的改变。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检查可发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
四、诊断标准
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肺功能检查等)亦可诊断。例如,一位患者每年咳嗽、咳痰症状持续3个月,连续2年,且排除了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就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患者每年发病持续时间不足3个月,但通过肺功能检查发现存在持续气流受限等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肺功能改变,也可作出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