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相关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涉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病史采集需问HIV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相关情况等;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情况和呼吸道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和CT;其他检查如免疫功能评估等。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HIV感染情况,包括HIV感染的时间、是否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治疗方案等。同时,了解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症状,如咳嗽的性质(干咳、咳痰等)、咳痰的量和颜色,是否有发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进展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询问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可能需要询问其接触史等;女性患者需考虑是否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等对呼吸道感染表现的影响。此外,还需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有吸烟史等,以及既往的病史,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HIV相关呼吸道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呼吸频率增快等表现。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监测其生长发育指标等;老年患者则需关注其基础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2.呼吸道检查:检查患者的胸部,包括胸廓形态、呼吸运动是否对称,肺部听诊可闻及的呼吸音情况,如是否有啰音(湿啰音、干啰音等),啰音的部位、性质等。不同病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肺部体征可能有所差异。例如,细菌性肺炎可能闻及湿啰音,而病毒性肺炎可能有不同的体征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查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比例和绝对值。HIV感染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血常规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等改变。例如,艾滋病期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常明显降低。
2.病原学检查
痰液检查:对于能够咳痰的患者,进行痰液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查找细菌、真菌、抗酸杆菌等病原体。还可进行痰液的病原体培养,明确具体的致病菌。
血清学检查:检测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如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流感病毒抗体等。例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相关抗体,有助于明确是否为相应病原体感染。
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酸等。核酸检测对于早期诊断病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可以快速明确是否为流感病毒感染。
支气管肺泡灌洗:对于病情较严重、诊断困难的患者,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灌洗液进行病原体检查,包括涂片、培养、核酸检测等。这对于一些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找到卡氏肺孢子菌包囊或滋养体具有确诊价值。
四、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手段,可以发现肺部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浸润影、结节影、胸腔积液等。例如,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在胸部X线检查上常表现为双侧肺门周围弥漫性浸润影,呈磨玻璃样改变。但胸部X线检查对于一些早期或轻微病变可能不够敏感。
2.胸部CT检查:相较于胸部X线,胸部CT对肺部病变的显示更为清晰,能够发现更小的病灶。对于HIV相关呼吸道感染,胸部CT可以帮助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例如,在判断肺结核、肺部肿瘤等并发症时,胸部CT具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胸部CT的解读需结合具体情况。例如,儿童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等;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时,需综合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情况对CT表现的影响。
五、其他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对于怀疑有免疫缺陷相关的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免疫功能的进一步评估,包括T细胞亚群检测等,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辅助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例如,通过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了解患者的免疫抑制程度,因为HIV感染主要破坏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且病情可能更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