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炎分为非特异性和感染性两类,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有前胸壁疼痛且具周期性、局部肿胀隆起等症状,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热敷、理疗)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感染性肋软骨炎有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寒战等)和局部红肿皮温高、可形成脓肿等表现,治疗需抗感染及脓肿形成时手术切开引流,感染致肋软骨破坏严重时可能需清创术或肋软骨切除术。
一、肋软骨炎的症状
(一)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1.疼痛
多为前胸壁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隐痛或胀痛等。疼痛部位多在第2-4肋软骨处,有时可累及单侧或双侧,疼痛可向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可加重。例如,有研究发现约60%-70%的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患者会出现上述疼痛表现,且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的活动量、胸廓运动等因素相关。
部分患者疼痛具有周期性,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
2.局部体征
受累肋软骨处可出现肿胀、隆起,皮肤表面一般无红肿,用手指按压局部疼痛明显加剧,有时可触及局部有压痛性的硬结。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相似,但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发育等因素,局部隆起可能相对不太明显,但疼痛表现可能较为敏感。
(二)感染性肋软骨炎
1.全身症状
患者多有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表现,这是因为感染性肋软骨炎是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感染性肋软骨炎可能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如高热等;成年人则根据自身免疫状况,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2.局部症状
局部除了有疼痛、肿胀外,皮肤可出现红肿、皮温升高,严重时可形成脓肿,有波动感。与非特异性肋软骨炎不同,感染性肋软骨炎局部有明显的炎症感染征象,疼痛更为剧烈,且病变部位的感染情况可能会迅速进展。
二、肋软骨炎的治疗方法
(一)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1.一般治疗
休息:让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以及胸廓的过度活动,这样可以减少对受累肋软骨的刺激,缓解疼痛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活泼好动,更需要家长协助限制其过度活动;成年人则需要自身注意避免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活动。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通过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一般可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控制热敷的温度,避免烫伤;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温度。
理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方法,超短波理疗可以通过电场作用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减轻炎症水肿;红外线理疗则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不同年龄患者均可采用理疗,但儿童患者在理疗时要注意防护眼睛等敏感部位。
2.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的作用。但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可能与成年人不同,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使用。成年人使用时也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等。
(二)感染性肋软骨炎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由于感染性肋软骨炎是细菌感染引起,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可能需要选用对儿童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成年人则可根据常见的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等。
2.手术治疗
当感染性肋软骨炎形成脓肿时,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控制感染。手术操作要遵循无菌原则,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中的操作要更加精细,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成年人则要根据感染范围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引流方式。如果感染导致肋软骨广泛破坏,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术甚至肋软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术,但手术风险和预后情况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需要医生综合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