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肿瘤标志物中癌胚抗原(CEA)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可升高但特异性不高;糖类抗原19-9(CA19-9)在进展期胃癌中阳性率较高且与转移等有关;糖类抗原72-4(CA72-4)是较特异诊断胃癌的标志物且与分期、病情监测有关。胃液相关肿瘤标志物胃蛋白酶原(PG)中胃癌患者血清PGI水平降低、PGI/PGII比值降低可作为筛查指标。其他相关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E4)在胃癌中与侵袭转移相关但需更多研究验证;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部分胃癌患者可升高但特异性有限。特殊人群中老年胃癌患者需考虑肝肾功能对标志物的影响,儿童胃癌罕见且标志物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人群检测时需考虑其对标志物的干扰。
一、血清学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
意义: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血清中CEA水平常升高。但它的特异性不高,其他恶性肿瘤如结肠癌、胰腺癌等以及一些良性疾病如胰腺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CEA升高。一般来说,胃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约30%-60%,其水平与肿瘤的分期、预后等有一定关系,进展期胃癌患者CEA升高更为常见,可作为胃癌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2.糖类抗原19-9(CA19-9)
意义:CA19-9在胃癌患者血清中也可升高,尤其在进展期胃癌中阳性率较高。它在胰腺癌、胆道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也常升高,在胃癌中,约30%-50%的患者CA19-9水平升高。同时,CA19-9水平还可反映胃癌的转移情况等,当胃癌发生肝转移等远处转移时,CA19-9往往显著升高。
3.糖类抗原72-4(CA72-4)
意义: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胃癌患者中的阳性率约为40%-70%,相较于CEA和CA19-9等,它对胃癌的特异性相对较高。其水平与胃癌的分期相关,早期胃癌患者CA72-4阳性率相对较低,而进展期胃癌患者阳性率明显升高,并且在胃癌治疗后如果病情复发,CA72-4常先于临床症状复发而升高,可用于胃癌的病情监测和复发预警。
二、胃液相关肿瘤标志物
1.胃蛋白酶原(PG)
意义:胃蛋白酶原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PGI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PGII除了胃底腺分泌外,胃窦部、十二指肠近端黏膜也可分泌。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PG水平会发生变化。胃癌患者血清中PGI水平降低,PGI/PGII比值也降低,且与胃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有一定关系。例如,肠型胃癌患者PGI/PGII比值降低更为明显,可作为胃癌筛查的指标之一,尤其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检测PG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
三、其他相关标志物
1.人附睾蛋白4(HE4)
意义:HE4在胃癌患者中也有一定的研究。有研究发现,胃癌患者血清HE4水平可能升高,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其与其他胃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能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性,但目前其在胃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还需要更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2.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意义:虽然SCC主要用于鳞状细胞癌的辅助诊断,但在部分胃癌患者中也可能出现升高情况,尤其是伴有胃黏膜鳞状上皮化生等情况的胃癌患者,SCC水平可能会升高,不过其在胃癌诊断中的特异性相对有限,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的肿瘤标志物参考指标。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老年胃癌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检测肿瘤标志物时需要考虑到其代谢等功能的变化对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比如老年人可能存在肾功能减退导致部分标志物排泄减少而出现相对升高的情况,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儿童胃癌患者极为罕见,但如果发生,其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谨慎地分析,因为儿童的生理状态与成人差异较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可能有其特殊性。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在检测胃癌肿瘤标志物时,需要注意幽门螺杆菌感染本身可能对部分标志物如CA72-4等产生一定干扰,需要综合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