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颈部肿块(有不同表现、需关注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局部压迫症状(压迫神经可致声音嘶哑等、压迫血管可现面部肿胀等、压迫气道可引起呼吸困难)、全身症状(有消瘦、发热、乏力等)。
表现:多为无意中发现颈部出现可触及的肿块,通常质地较硬,早期可能可推动,随着病情进展,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变差。例如,头颈部原发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时,最早症状往往是颈部出现单个或多个结节状肿块。不同来源的原发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时,肿块的特点可能略有差异,如鼻咽癌转移的淋巴结一般位于颈深部上群,质地坚硬,活动度差;甲状腺癌转移的淋巴结可累及颈前、颈侧区等多个部位。
年龄因素:儿童颈部出现肿块时,需高度警惕,因为儿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往往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与儿童常见的良性淋巴结炎等进行鉴别。而老年人出现颈部肿块时,也要重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肿瘤的发生风险相对增加,且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等症状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肿块发现时可能已处于相对晚期阶段。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头颈部肿瘤发生风险增高,进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发生风险也可能增加。例如,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也相应升高。
病史因素: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颈部肿块时要首先考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比如曾患过甲状腺癌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颈部新出现肿块,应高度怀疑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局部压迫症状
压迫神经: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压迫喉返神经,可导致声音嘶哑。这是因为喉返神经支配声带的运动,当受到压迫时,声带运动受限,从而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例如,肺癌等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时,患者会逐渐出现声音嘶哑,且可能伴有咳嗽等症状。如果压迫舌下神经,可引起舌肌萎缩、伸舌时舌偏向患侧等表现。
压迫血管: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压迫颈部大血管时,可出现面部肿胀、颈部静脉怒张等症状。当压迫颈内静脉时,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面部肿胀,尤其是晨起时可能更为明显,同时颈部可见静脉充盈、怒张。对于有头颈部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面部肿胀等症状时,要考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压迫血管导致回流障碍的可能。
压迫气道:当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较大时,可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严重时可能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等三凹征。这种情况在儿童中可能更为危险,因为儿童气道较窄,受压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需要立即处理。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基础疾病,若再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压迫气道,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会加重,且恢复相对较慢。
全身症状
消瘦: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消瘦症状,表现为体重下降。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消耗人体大量营养物质,同时肿瘤患者往往食欲减退,摄入不足,导致机体处于消耗状态。例如,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在疾病中晚期,体重可明显减轻,体型变得消瘦,精神状态也会变差。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营养储备相对较少,消瘦症状可能出现得更早且更为明显,需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也有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的原因主要是肿瘤组织坏死吸收,以及机体免疫反应等。例如,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若肿瘤生长迅速,组织坏死明显,可引起吸收热。在儿童患者中,发热可能会被家长首先发现,需要与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相鉴别。老年人发热时,由于其机体反应性相对较弱,有时发热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缺乏精力,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这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患者食欲减退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以及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即使进食正常,但由于肿瘤的存在,身体代谢处于异常状态,会出现乏力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