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坏死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因牙齿变色等就诊,牙齿可变色、牙冠失光泽,探诊、温度测试、牙髓活力电测试无反应,部分患牙叩诊异常,坏死时间长可致根尖周病变,症状因多种因素有差异,需结合多方面情况判断。
牙髓坏死的患者大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常因发现牙齿变色等情况而就诊。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只是偶然发现牙齿颜色改变,没有疼痛、肿胀等不适表现,但实际上牙髓已经坏死。这种情况在长期存在慢性牙髓炎症未得到有效治疗,逐渐发展为牙髓坏死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在一些对疼痛不敏感的人群,如部分老年人,可能牙髓坏死很久都没有明显的疼痛等自觉症状。
牙齿变色
牙齿颜色发生改变是牙髓坏死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牙髓坏死后,牙髓内的血管等结构发生变化,血液供应停止,牙齿失去了牙髓的营养等影响,可出现变色。一般前牙牙髓坏死后常见牙齿变为灰色、暗黄色等。这是因为牙髓组织中的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等沉积在牙本质小管内等原因导致。比如外伤导致牙髓坏死的牙齿,往往会逐渐出现颜色改变,青少年患者如果发生外伤导致牙髓坏死,牙齿变色的情况可能会因为牙髓坏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
牙冠变色
对于死髓牙,牙冠可呈现暗黄色或灰色,失去正常的光泽。这是由于牙髓坏死后,牙髓组织中的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进入牙本质小管,使牙齿颜色改变。例如慢性牙髓炎发展到牙髓坏死的患牙,牙冠颜色会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色在不同个体可能有差异,与牙髓坏死的时间等因素有关。年轻患者如果发生牙髓坏死,牙冠变色的情况可能相对更容易被察觉,因为年轻牙齿的牙本质相对更通透,颜色改变更容易显现。
探诊无反应
当对患牙进行探诊时,牙髓坏死的牙齿通常没有反应。因为牙髓已经坏死,失去了正常牙髓对刺激的感觉功能。比如用牙科探针探查牙髓坏死牙齿的髓腔时,患者不会有疼痛等感觉。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可以作为判断牙髓是否坏死的一个检查方法,尤其对于一些自觉症状不明显的患牙,通过探诊等检查可以辅助诊断牙髓坏死。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探诊检查时需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的不适和恐惧,但如果牙髓坏死,探诊也会表现为无反应。
温度测试无反应
牙髓坏死的牙齿对温度刺激没有反应。比如用冷热刺激患牙时,不会出现正常牙髓那种冷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或感觉。这是因为牙髓坏死,牙髓内的神经等结构已经失去功能,无法感知温度变化。在临床检查中,温度测试是判断牙髓活力的重要方法之一,牙髓坏死时温度测试无反应。对于婴幼儿患者,进行温度测试相对困难,但如果能够配合,也可以发现牙髓坏死牙齿对温度刺激无反应的情况,此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牙髓活力电测试无反应
通过牙髓活力电测试仪器检测时,牙髓坏死的牙齿也不会有反应。牙髓活力电测试是利用电流刺激牙髓神经来判断牙髓活力,牙髓坏死时神经功能丧失,所以无反应。这也是辅助诊断牙髓坏死的重要检查手段。在老年患者中,由于牙髓本身可能已经存在退行性变等情况,牙髓活力电测试的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如果明确牙髓坏死,该测试也会表现为无反应。
叩诊异常
部分牙髓坏死的患牙可能出现叩诊不适,如叩痛(+)等。这是因为牙髓坏死后,炎症可能波及根尖周组织,导致根尖周组织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叩诊异常。例如急性根尖周炎继发牙髓坏死的患牙,往往会有明显的叩痛。儿童患者如果发生牙髓坏死并波及根尖周组织,叩诊异常的情况可能相对更易被发现,因为儿童对疼痛的表达相对更直接一些,但也需要准确判断叩诊的力度等因素。
根尖周病变表现
如果牙髓坏死时间较长,可能会引起根尖周病变。此时可表现为根尖部牙龈红肿,有窦道形成等。根尖周病变是牙髓坏死后炎症向根尖周组织扩散引起的。比如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往往有牙髓坏死病史,同时伴有根尖部的病变表现。在青少年患者中,根尖周组织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牙髓坏死导致根尖周病变,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牙髓坏死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牙髓坏死的原因和时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口腔检查等多方面情况综合判断是否存在牙髓坏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