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需从休息与环境、饮食、症状、口腔、病情观察与复诊等方面护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环境要通风、控温湿度;成人吃清淡营养易消化食物,儿童饮食易消化且控零食;发热按不同人群物理或药物降温,咳嗽可通过饮水、拍背等缓解;成人口腔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儿童婴儿喂奶后喂水、大儿童刷牙漱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及时复诊,患病期间注意隔离防交叉感染。
环境方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维持室内合适的温度(18℃-22℃)和湿度(50%-60%)。对于婴幼儿,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可选择在房间一角通风,避免风直吹患儿。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饮食护理
成人饮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摄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可适当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维持身体的基本生理需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导致咳嗽等症状加重。
儿童饮食:儿童患病期间饮食要易于消化。对于婴儿,若为母乳喂养,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对患儿恢复有益;人工喂养的婴儿可适当调整奶量和喂养次数。较大儿童可给予软烂的面条、米粥等主食,搭配鸡蛋羹、鱼肉泥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样要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可将水果制成泥状、蔬菜制成菜泥或菜汤等形式让儿童食用。要控制儿童的零食摄入,尤其是高糖、高脂肪的零食,以免影响食欲和病情恢复。
症状护理
发热护理:如果患者有发热症状,对于成人,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若体温高于38.5℃且无禁忌证,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儿童自行使用成人退热药物。儿童发热时,更应谨慎处理,体温低于38.2℃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低于37℃的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儿童着凉。同时要注意给儿童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咳嗽护理:对于咳嗽症状,成人可适当饮用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缓解咳嗽。如果咳嗽较为剧烈影响休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但要避免儿童自行服用成人止咳药。儿童咳嗽时,家长可将儿童抱起,轻轻拍打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往内拍,帮助儿童排出痰液。要注意保持儿童居住环境的空气湿润,可减轻咳嗽症状。如果儿童咳嗽伴有喘息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口腔护理
成人口腔护理:患者要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使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淡盐水漱口有助于抑制口腔内的细菌生长。对于发热或病情较重的成人,更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
儿童口腔护理:婴儿可在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较大儿童要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家长要帮助儿童正确刷牙,确保牙齿的各个面都能清洁到位。同时,也可用淡盐水为儿童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症的发生。
病情观察与复诊指导
病情观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咳嗽咳痰的性质和量、有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成人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重且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儿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学龄儿童呼吸频率>40次/分钟)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复诊指导:告知患者如果症状在3-5天内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复诊。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带儿童复诊,以便医生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向患者和家长说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与他人隔离,尤其是儿童患者,避免交叉感染给他人,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