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无性细胞瘤是少见卵巢恶性肿瘤,属生殖细胞肿瘤,好发青少年女性,单侧多见,病理见特定细胞及免疫组化表现,表现为腹部肿块等,靠影像、标志物及病理活检诊断,手术为主,化疗敏感,预后较好;卵巢癌是卵巢恶性肿瘤统称,组织来源多样,不同类型病理、表现等不同,诊断靠影像、标志物及病理活检,手术是首要治疗,预后因类型分期而异,不同人群患两病表现治疗反应不同,需个体化治疗。
一、定义与组织来源
卵巢无性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属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多为单侧发生,右侧略多于左侧。
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的统称,其组织来源多样,包括上皮性卵巢癌(如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癌等)、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二、病理特征
卵巢无性细胞瘤:显微镜下见圆形或多角形大细胞,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胞质丰富,瘤细胞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瘤细胞间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呈CD117、PLAP阳性。
卵巢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卵巢癌病理表现不同,如上皮性卵巢癌常表现为肿瘤细胞形成腺腔或乳头结构,细胞具有异型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的卵黄囊瘤可见疏松网状结构和内胚窦样结构等;性索间质肿瘤有相应的细胞形态特点。
三、临床表现
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多表现为腹部肿块,可伴有腹痛,部分患者因肿瘤坏死会出现发热等症状,由于该肿瘤多为单侧,月经多无明显改变,年轻女性生育功能受影响相对较小,但肿瘤晚期也可出现腹水等表现。
卵巢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胀、腹部肿块、腹水,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卵巢癌可能有一些特殊表现,如浆液性囊腺癌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且卵巢癌易发生转移,转移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症状,如转移至胃肠道可出现腹痛、便血等,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等。
四、诊断方法
卵巢无性细胞瘤: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发现盆腔肿块,结合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如乳酸脱氢酶(LDH)可升高,最终依靠病理活检确诊,病理检查见典型的无性细胞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现。
卵巢癌:影像学检查同样是重要手段,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如CA125对于上皮性卵巢癌较敏感,HE4也常作为辅助诊断指标,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相关标志物如AFP(甲胎蛋白)、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对相应类型的卵巢癌有诊断价值,最终也依靠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卵巢癌病理诊断依据各自的病理特征。
五、治疗原则
卵巢无性细胞瘤: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常采取全面分期手术,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单侧肿瘤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根据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化疗,无性细胞瘤对化疗敏感,常用的化疗方案有BE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等。
卵巢癌:手术是首要治疗措施,早期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尽可能切除所有原发灶及转移灶,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等决定是否进行化疗,上皮性卵巢癌常用TC方案(紫杉醇、卡铂)等化疗方案,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的化疗方案则根据具体类型有所不同。
六、预后情况
卵巢无性细胞瘤:总体预后较好,尤其是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但如果是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不过由于其对化疗敏感,通过综合治疗部分患者仍可获得较好的生存结局,且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后有再次生育的可能。
卵巢癌:总体预后相对较差,上皮性卵巢癌易复发,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晚期患者预后较差;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如能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预后也较好;性索间质肿瘤的预后因具体类型而异,部分预后较好,部分也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患卵巢无性细胞瘤和卵巢癌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治疗反应,例如年轻女性患卵巢无性细胞瘤时更关注生育功能的保留,而中老年女性患卵巢癌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