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可根据适应证抽取,如诊断不明或症状明显时;有严重出血倾向、病情极度衰弱等为禁忌证;操作要定位、消毒麻醉,注意抽取速度和量,不同年龄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抽取后要观察生命体征等,后续根据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结核性需抗结核,恶性肿瘤需抗肿瘤等。
一、胸腔积液抽取的适应证
1.诊断方面
当胸腔积液性质不明确时,通过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化验检查,如细胞学检查可帮助诊断是否有肿瘤细胞;生化检查可了解积液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含量,有助于判断积液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等,对于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例如,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积液中可能找到结核杆菌;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中可发现癌细胞。
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抽取积液进行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病史不典型等情况的患者,通过详细的积液化验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缓解症状方面
当胸腔积液量较多,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需要抽取胸腔积液以缓解症状。大量胸腔积液会压迫肺组织,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患者呼吸急促、不能平卧等。抽取一定量的积液后,肺组织受压情况得到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明显缓解。例如,一些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胸腔积液,当积液量较多影响呼吸时,抽取积液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二、胸腔积液抽取的禁忌证
1.严重出血倾向
患者如果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严重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L以下时风险明显增加)、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抽取胸腔积液可能导致出血不止,甚至引发严重的胸腔内出血等并发症。此时应先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待凝血功能改善后再考虑是否抽取胸腔积液。
2.病情极度衰弱
对于一些身体非常虚弱、不能耐受操作的患者,如高龄且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衰竭等)的患者,抽取胸腔积液的操作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生命危险。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谨慎考虑是否进行胸腔积液抽取。
三、胸腔积液抽取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
首先要进行定位,一般通过超声检查来确定胸腔积液的准确位置和深度,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6-7肋间等部位。然后进行局部消毒、麻醉,使用胸腔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取积液。抽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呼吸、面色等情况。
2.注意事项
抽取速度和量方面,首次抽取积液量一般不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取量不宜超过1000ml。因为快速大量抽取胸腔积液可能导致纵隔突然移位,引起急性循环衰竭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例如,短时间内抽取过多积液,胸腔内压力迅速改变,肺组织迅速复张,可能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系统的严重问题。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儿童患者进行胸腔积液抽取时,更要严格控制抽取量和速度,因为儿童的心肺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胸腔内压力变化的耐受能力更差。老年患者由于多合并基础疾病,在抽取积液前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状况,操作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女性患者在抽取积液时要注意避开乳房等敏感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减少对患者身体外观和心理的影响。
四、胸腔积液抽取后的观察及后续处理
1.观察
抽取胸腔积液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同时要观察患者的胸部症状,如胸痛是否缓解、呼吸困难是否改善等。还要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一般会进行胸部X线或超声检查,了解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和肺部复张情况。
2.后续处理
如果是结核性胸腔积液抽取后,通常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按疗程用药。如果是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抽取积液后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抗肿瘤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同时要针对胸腔积液可能再次产生的情况,考虑是否进行胸腔内注药等治疗措施,以减少胸腔积液的复发。对于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抽取积液后要继续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纠正心力衰竭,调整心脏药物等,以防止胸腔积液再次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