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切口护理、管道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等方面。生命体征监测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切口护理需保持清洁干燥并观察异常;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并观察引流液情况;饮食要循序渐进保证营养;预防吻合口瘘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做好心理疏导;早期鼓励患者活动促进康复。
一、术后一般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直肠癌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等原因,体温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一般术后1-2天可能出现吸收热,体温通常不超过38.5℃。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不适,需警惕感染等并发症。脉搏和呼吸要观察频率和节律,血压要关注数值变化,及时发现休克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更需加强监测;年轻患者若术后恢复顺利,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2.切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等情况。若发现切口有异常,如渗液增多、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等,提示可能有切口感染,需及时处理。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切口愈合可能较慢,更要加强切口护理,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切口愈合。
二、管道护理
1.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如腹腔引流管、尿管等,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记录。例如腹腔引流管,若引流液为血性且量较多,可能提示有腹腔内出血;若引流液为脓性,则要考虑感染。对于小儿患者,因活动度大,需特别注意固定好引流管,防止意外拔出。尿管护理要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做好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三、饮食护理
1.术后早期饮食
术后禁食禁饮一段时间,待胃肠功能恢复(如肛门排气)后开始逐步进食。初始可给予少量温开水,若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期间要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等不适。随着病情恢复,可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软食、正常饮食。饮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营养均衡。对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可能较慢,饮食过渡要更缓慢;术后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肠内营养制剂。
2.营养支持
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足的患者,可考虑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例如,肠内营养可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要注意营养液的温度、浓度和输注速度,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四、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吻合口瘘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表现。若怀疑吻合口瘘,要及时告知医生。禁食、胃肠减压是重要的处理措施,同时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对于存在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等,要加强监测和护理。
2.泌尿系统感染
保持尿管通畅,做好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尿袋。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冲洗尿道。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要定期评估是否可以拔除尿管,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风险。老年患者和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需特别注意。
五、心理护理
1.情绪疏导
直肠癌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为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术后恢复的一般过程和预后情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疾病对未来生活、工作的影响,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老年患者可能担心自身恢复情况和给家庭带来的负担,要多倾听其担忧并进行安抚。
六、康复锻炼
1.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病情允许时,尽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体弱的老年患者,活动要循序渐进,从床边坐起到床边站立,再逐渐过渡到行走;对于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运动等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