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有不同类型及共同表现,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会影响其症状,婴幼儿口腔炎与喂养等有关,女性月经周期可能影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不良易致口腔炎,长期用抗生素或激素易引发念珠菌性口腔炎等,需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护理等应对措施。
一、共同表现
疼痛:多数口腔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疼痛,尤其在进食、说话时疼痛可能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了口腔黏膜的神经末梢。例如疱疹性口腔炎,病毒侵犯口腔黏膜后,会导致黏膜破损、溃疡,引起明显疼痛。
口腔黏膜改变
充血:口腔黏膜色泽发红,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如球菌性口腔炎,口腔黏膜会出现广泛的充血现象。
水肿:黏膜肿胀,可能使口腔黏膜表面变得饱满,质地较正常时稍韧。在念珠菌性口腔炎中,也可能出现黏膜轻度水肿的情况。
溃疡:部分口腔炎会形成溃疡,表现为黏膜表面有缺损,上面可能覆盖有假膜等。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黏膜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中央凹陷,周围有红晕。
二、不同类型口腔炎的特殊症状
疱疹性口腔炎
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口腔黏膜出现多个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可相互融合,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疼痛明显,患儿常表现为拒食、流涎等。
球菌性口腔炎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假膜较厚,边界清楚,易拭去,拭去后可见溢血的糜烂面。患者有炎性口臭,区域淋巴结可肿大、压痛。
念珠菌性口腔炎
急性假膜型(雪口病):多见于新生儿、小婴儿,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凝乳状斑点或斑膜,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可见充血糜烂面。
急性萎缩型:多发生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的患者,口腔黏膜出现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萎缩,患者自觉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
慢性萎缩型:又称义齿性口炎,多见于佩戴义齿的患者,义齿承托区黏膜发红、水肿,有时可见散在的红斑,患者有义齿佩戴不适、疼痛等感觉。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点。溃疡初期为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形成针头大小的红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直径约2-4mm,中央凹陷,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带,灼痛明显。发作周期可为数天至数月不等,发作频率因人而异。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口腔炎症状的影响及应对
年龄因素
婴幼儿:婴幼儿口腔炎多与喂养不当、口腔卫生差或病毒、真菌感染有关。如疱疹性口腔炎在婴幼儿中高发,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受病毒侵袭。在护理上,要注意保持婴儿口腔清洁,喂奶后适当喂些温水,以冲洗口腔。对于佩戴义齿的老年患者(多为慢性萎缩型念珠菌性口腔炎),要指导其正确佩戴和清洁义齿,保持口腔卫生,义齿取下后可浸泡在碳酸氢钠溶液中。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口腔炎症状不同,但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可能会有发作频率的改变,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溃疡发作增多,这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长期吸烟的人患球菌性口腔炎等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吸烟会损伤口腔黏膜,降低口腔黏膜的抵抗力,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修复,使炎症更容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严重。建议戒烟,以促进口腔黏膜炎症的恢复。
饮酒:过量饮酒会刺激口腔黏膜,破坏口腔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口腔炎的发病几率,且可能加重口腔炎的疼痛等症状。应减少饮酒量。
口腔卫生不良: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细菌等易在口腔内滋生,引发口腔炎。如不按时刷牙、漱口,易导致菌斑堆积,引起球菌性口腔炎等。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
病史因素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内正常的菌群平衡,易引发念珠菌性口腔炎;长期使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口腔黏膜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且炎症反应可能不典型,症状可能相对隐匿,需要医生仔细鉴别诊断。在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时,应密切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必要时采取预防口腔炎的措施,如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念珠菌感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