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积食会出现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如食欲改变(有减退或一时亢进)、腹胀(腹部膨隆、变硬、孩子不适)、呕吐(吐未消化酸臭食物)、大便异常(性状干结色深、次数或减或增);有口腔症状,如口气异味(酸腐味);有全身症状,如睡眠不安(睡眠不踏实)、低热(37.5℃-38℃左右)、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安抚)。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食欲改变
儿童积食时往往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这是因为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影响了胃肠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孩子对进食缺乏兴趣。例如,原本活泼好动、对食物充满热情的孩子,可能会突然变得吃饭不积极,看到食物没有以往的兴奋感。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喂奶量减少,原本能喝150ml奶的婴儿,现在只能喝100ml左右。
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一时的食欲亢进,这是因为胃肠功能紊乱,虽然消化能力下降,但孩子可能仍有想吃东西的感觉,但这种情况往往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又会回到食欲减退的状态。比如有的孩子可能突然想吃很多零食,但吃了一点后就会出现腹胀等不适表现。
2.腹胀
腹部胀满是儿童积食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食物不能及时消化排空,在胃肠道内积聚,导致腹部膨隆。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腹部外观来初步判断,孩子的腹部看起来比平时更鼓,用手轻轻触摸腹部会感觉到较硬。对于婴幼儿来说,还可以观察其腹部是否有隆起高于胸部的情况。例如,孩子平躺时,腹部明显高于胸部平面,这就是腹胀的表现。腹胀会让孩子感到腹部不适,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的情况,尤其是在进食后腹胀会更加明显。
3.呕吐
当积食较为严重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通常为未消化的食物,有酸臭味。这是因为胃肠道内食物堆积过多,胃内压力升高,导致食物反流引起呕吐。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吐奶,吐奶量相对较多,有时会呈喷射状。比如原本正常的喂奶后,突然吐出较多前一次吃进的奶,且带有酸腐气味。较大的儿童可能会主动呕吐,吐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
4.大便异常
大便性状改变:积食的孩子大便可能会变得干结,颜色可能会加深,呈现出深褐色。这是因为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例如,正常的大便应该是黄色、柔软的,而积食的孩子大便可能变得像羊屎蛋一样,一颗颗干结的状态。
大便次数改变: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的情况,原本每天1-2次大便的孩子,可能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解一次大便。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胃肠功能紊乱,食物消化不完全,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导致排便次数增加,但大便中往往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二、口腔症状
1.口气异味
儿童积食时,由于食物在胃肠道内发酵,会产生异味,通过口腔呼出,导致口气重,有酸腐味。家长可以凑近孩子的嘴巴闻一下,如果能明显闻到酸臭味,往往提示孩子可能存在积食情况。这种口气异味在晨起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经过一夜的胃肠道消化,食物发酵产生的异味积聚在口腔内。
三、全身症状
1.睡眠不安
孩子积食后可能会出现睡眠不踏实的情况。因为腹部不适,孩子在睡眠中会频繁翻动身体,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例如,原本孩子可以安稳睡整觉,现在可能睡着后一会儿就会醒来,或者睡眠中频繁翻身,哭闹等。这是因为胃肠道的不适影响了孩子的睡眠质量,导致孩子处于浅睡眠状态。
2.低热
部分积食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低热的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胃肠道内食物堆积,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一些致热物质,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体温轻度升高。但需要注意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相鉴别,如果孩子除了低热还有其他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就需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积食引起的低热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
3.烦躁不安
由于身体的不适,孩子会感到烦躁,表现为哭闹不止,难以安抚。比如孩子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大哭大闹,即使家长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如喂奶、抱哄等,孩子仍然不能安静下来。这是因为积食带来的身体上的不舒服让孩子感觉很痛苦,从而通过烦躁不安的情绪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