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复发有局部、全身及转移相关症状。局部有胃部腹痛、消化不良及腹部肿块;全身有消瘦乏力、贫血、发热;转移相关包括淋巴结转移(左锁骨上及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肝转移致右上腹隐痛、黄疸等,肺转移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骨转移有相应部位骨痛等),且不同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
一、局部症状
1.胃部相关症状
腹痛:胃癌术后复发时,胃部可能再次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这是因为肿瘤在胃内生长,刺激胃黏膜及周围组织,或侵犯神经等导致。例如,有研究发现,胃癌复发患者中约60%-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疼痛部位多与原胃癌病灶所在部位相关,若原病灶在胃窦部,疼痛可能集中在上腹部偏右等区域。
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肿瘤复发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食物不能正常被消化和排空。比如,患者可能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腹胀不适,进而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等。
2.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质地一般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这是由于肿瘤复发生长形成较大的瘤体,在腹部可被触及。但要注意,腹部肿块的触及需要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准确判断,避免自行盲目触摸造成错误判断。
二、全身症状
1.消瘦、乏力:患者往往出现体重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同时伴有乏力感。这是因为肿瘤复发后,肿瘤细胞不断增殖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而患者因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摄入营养不足,导致机体处于消耗状态。一般来说,胃癌复发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可下降5kg以上,且精神萎靡,活动耐力明显降低。
2.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肿瘤复发可能侵犯胃内血管,导致慢性出血,长期慢性失血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等。例如,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浓度可能低于正常范围,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可考虑为贫血。
3.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原因可能是肿瘤坏死物质被吸收,或合并感染等。如果是肿瘤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而合并感染时则可能出现高热,并伴有相应感染部位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合并肺部感染时)等。
三、转移相关症状
1.淋巴结转移症状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胃癌易通过淋巴道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可在左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可融合成团。这是因为胃癌的淋巴引流途径相关,肿瘤细胞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还可能出现其他区域淋巴结肿大,如腋窝淋巴结等,但相对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相对较低。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硬,活动度差,可伴有疼痛等不适(少数情况)。
2.远处转移症状
肝转移: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肝脏是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肿瘤转移至肝脏后,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如胆红素代谢等,导致黄疸出现;侵犯肝组织可引起右上腹疼痛。
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肿瘤转移至肺部,刺激肺组织,引起咳嗽,若侵犯肺部血管可导致咯血,肿瘤侵犯胸膜可引起胸痛。例如,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咳痰,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严重时可出现大咯血。
骨转移:转移至骨骼时,患者可出现相应部位的骨痛,如腰痛、腿痛等,疼痛可为持续性隐痛或刺痛,夜间疼痛可能加重。骨转移还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胃癌术后复发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可能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等表现得更为明显;女性患者可能在心理状态等方面对症状的感受和应对有所不同;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在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要更仔细地鉴别是否与复发相关;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其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症状所掩盖或相互影响,需要医生综合判断。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密切观察其一般状况变化,及时发现复发迹象;女性患者要关注其心理情绪变化对症状感知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