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有对生殖系统和生活质量的危害,还明确了好发人群。对生殖系统可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影响卵巢功能;对生活质量会引发慢性盆腔痛、增加其他并发症风险。好发于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既往有盆腔炎症病史的女性及个人卫生习惯不佳的女性。
一、慢性盆腔炎的危害
1.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慢性盆腔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长期刺激会使输卵管黏膜受损,引发输卵管粘连、阻塞。据相关研究,约30%-40%的输卵管性不孕是由慢性盆腔炎所致。例如,炎症会破坏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精子与卵子无法正常结合,从而影响受孕,甚至可能导致宫外孕的发生风险增加。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而慢性盆腔炎引起的输卵管粘连、狭窄等改变,会阻碍受精卵顺利进入子宫腔,使其在输卵管等部位着床,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影响卵巢功能:炎症蔓延至卵巢时,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以及内分泌功能。卵巢功能受损可能表现为月经失调,如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异常等。长期的慢性盆腔炎还可能导致卵巢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进而影响女性的生殖内分泌状态,对整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引发慢性盆腔痛:多数慢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持续存在,且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会加重。长期的盆腔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例如,患者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节奏,还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为长期的疼痛折磨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增加其他并发症风险: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还可能引发一些其他的并发症,如盆腔粘连,严重的盆腔粘连可能会导致肠道、输尿管等周围组织的粘连,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输尿管梗阻等问题,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慢性盆腔炎的好发人群
1.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
性活动因素:育龄期女性性生活较频繁,生殖系统相对处于较为开放的状态,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不良性行为会显著增加感染病原体的几率,从而引发慢性盆腔炎。研究表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患慢性盆腔炎的风险比单一性伴侣的女性高出数倍。
解剖生理特点:育龄期女性的生殖系统解剖结构使得病原体容易上行感染。女性的阴道、宫颈与外界相通,且宫颈管内的黏液栓等防御机制在性生活等因素影响下可能被破坏,病原体可沿黏膜面经宫颈、宫腔、输卵管蔓延至盆腔,引发炎症。如果初始感染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就容易转为慢性盆腔炎。
2.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
宫腔手术的影响:如人工流产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宫腔操作,会破坏生殖道的黏膜屏障,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途径。例如,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或术后护理不当,细菌等病原体容易进入宫腔、盆腔,引起感染。据统计,宫腔操作后发生慢性盆腔炎的几率约为5%-10%。
术后恢复因素:宫腔操作后,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下降,且如果术后没有注意个人卫生或过早恢复性生活等,都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容易导致炎症的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3.既往有盆腔炎症病史的女性
病情迁延的可能性:曾经患过急性盆腔炎的女性,如果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转为慢性。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可能潜伏在盆腔组织中,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炎症容易反复发作,进而发展为慢性盆腔炎。例如,急性盆腔炎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体内仍有潜在的病原体,当女性劳累、月经前后等抵抗力下降时,炎症就可能再次活跃,逐渐转变为慢性状态。
4.个人卫生习惯不佳的女性
局部卫生问题:不注意外阴清洁,如不经常清洗外阴、不及时更换内裤等,会导致病原体在外阴、阴道滋生繁殖,进而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尤其是在月经期间,女性的生殖系统抵抗力较低,若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等,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月经期间细菌容易在经血的环境中滋生,若外阴清洁不彻底,病原体就可能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盆腔,引发炎症。
其他卫生相关因素:长期使用护垫等不透气的卫生用品,也会使外阴局部环境潮湿,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增加慢性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