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筛查很重要,早期发现可提高治愈率生存率。常见筛查方法有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粪便微量血液,受饮食影响有假阴阳性,40岁以上等可做常规筛查)、直肠指检(医生戴手套插直肠触摸,50岁以上常规,能发现大部分低位直肠癌)、结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45岁起常规,高危人群更早更频,是诊断金标准可处理癌前病变)。不同人群筛查建议不同,一般人群45-75岁可选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等,76-85岁个体化评估,85岁以上不建议常规筛查;高危人群如家族有直肠癌史、患遗传性结直肠息肉病、炎症性肠病病程长的人群有相应筛查建议。筛查前要注意准备,如结肠镜检查需严格肠道准备,粪便隐血试验要避影响食物,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有各自筛查注意事项。
一、直肠癌筛查的重要性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直肠癌往往症状不明显,而通过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例如,早期直肠癌患者经过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而中晚期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
二、常见的直肠癌筛查方法
(一)粪便隐血试验
1.原理: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因为肠道肿瘤可能会有出血情况。
2.适用人群:一般40岁以上人群可作为常规筛查项目,尤其是有直肠癌家族史、长期便秘或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人群。
3.意义: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肠道可能存在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但该试验可能会受到饮食等因素影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二)直肠指检
1.操作:医生戴上手套,将手指插入直肠进行触摸检查。
2.适用人群:所有50岁以上人群应常规进行直肠指检,对于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的人群更应及时进行。
3.意义:直肠指检可以发现距肛门7-10cm以内的直肠肿瘤,是简单有效的筛查方法,能发现大部分低位直肠癌。
(三)结肠镜检查
1.原理:通过结肠镜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可发现息肉、肿瘤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2.适用人群:一般建议45岁开始作为常规筛查,对于有直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长期不愈患者等,应更早进行且更频繁检查。
3.意义: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癌的金标准,不仅能发现病变,还可以对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进行处理,预防直肠癌的发生。
三、不同人群的筛查建议
(一)一般人群
1.45-75岁的一般人群,可选择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检查,或者单独选择高灵敏度粪便隐血试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每1-2年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2.对于76-85岁的一般人群,需要个体化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可选择粪便隐血试验等相对无创的筛查方法。
3.对于85岁以上的一般人群,不建议进行常规筛查,因为筛查带来的益处可能小于风险。
(二)高危人群
1.有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有直肠癌,那么该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或者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进行筛查,筛查频率可适当增加,如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2.患有遗传性结直肠息肉病的人群,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密切监测,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因为这类人群发生直肠癌的风险极高。
3.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且病程较长的人群,一般在发病8-10年后开始进行结肠镜筛查,监测肠道病变情况,预防直肠癌的发生。
四、筛查中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1.结肠镜检查前需要严格进行肠道准备,通常需要在检查前1-2天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检查前数小时服用泻药进行清肠,以保证肠道清洁,便于医生观察肠道黏膜。
2.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前需要注意避免食用动物血、肝脏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食物。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进行筛查时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对于身体较弱、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人,可以先选择粪便隐血试验等筛查方法,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再进一步评估是否能耐受结肠镜检查。
2.儿童:一般儿童患直肠癌的概率较低,但如果有家族遗传等特殊情况,需要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筛查以及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