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内侧韧带损伤有多种症状,包括损伤当时及活动时的疼痛、局部肿胀与皮下瘀斑、膝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受限、内侧副韧带附着点压痛以及膝关节稳定性异常(侧方应力试验阳性)。疼痛在损伤当时及活动时加重;肿胀随损伤程度有轻重,还会出现皮下瘀斑;活动受限表现在屈伸和旋转;压痛集中在内侧副韧带附着点;稳定性异常通过侧方应力试验可发现。
损伤当时:患者通常会感到膝盖内侧突然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在韧带损伤的瞬间,疼痛可能较为尖锐,这种疼痛与受伤时的暴力作用相关,不同程度的损伤疼痛程度有所差异,轻度损伤可能是隐痛,重度损伤则是明显的剧痛。例如,运动中突然的扭转或碰撞导致的内侧韧带损伤,受伤即刻的疼痛会比较突出。
活动时:在膝关节进行屈伸、旋转等活动时,疼痛会加重。比如屈膝或伸膝过程中,由于膝关节的活动会使内侧韧带受到牵扯或牵拉,从而引发疼痛加剧。对于儿童来说,若发生膝盖内侧韧带损伤,玩耍或行走等活动时也会因膝关节活动而感到疼痛不适,且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出哭闹、拒绝活动等情况;女性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若出现该损伤,同样在膝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影响正常的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
肿胀
局部肿胀:受伤后膝关节内侧会迅速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组织间液积聚。肿胀程度与损伤程度相关,轻度损伤肿胀可能较局限且程度较轻,重度损伤则肿胀明显,可波及整个膝关节内侧区域。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弱,韧带损伤后肿胀可能消退较慢,且肿胀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度;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膝盖内侧韧带损伤后肿胀可能也会相对明显,因为其膝关节本身承受较大压力,损伤后修复过程相对复杂。
皮下瘀斑:随着肿胀的发展,可能会出现皮下瘀斑,一般在受伤后1-2天内逐渐显现,呈现出青紫色或紫红色的斑块,这是由于出血渗透到皮下组织所致。儿童的皮肤较为薄嫩,皮下瘀斑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妊娠期女性若发生膝盖内侧韧带损伤,由于身体的特殊生理状态,血液循环和凝血功能等可能有一定变化,皮下瘀斑的表现和恢复可能与非妊娠期有所不同。
膝关节活动受限
屈伸活动受限:膝关节的正常屈伸功能会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地完全屈曲或伸直。例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完全屈膝到130°-150°左右,而内侧韧带损伤后可能只能屈曲到一定角度,无法达到正常范围,伸膝时也可能受到限制,不能完全伸直膝关节。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训练和比赛,因为他们对膝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较大,膝盖内侧韧带损伤后膝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会更明显,且活动时的疼痛等症状也会因体重因素而加重。
旋转活动受限:膝关节的旋转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当尝试进行内旋或外旋动作时,会感到疼痛且活动不灵活。比如在进行转身等需要膝关节旋转的动作时,会出现明显的受限情况。对于从事舞蹈等需要频繁膝关节旋转动作的人群,膝盖内侧韧带损伤后旋转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专业活动,需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来恢复旋转功能;有既往膝关节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内侧韧带损伤时,旋转活动受限可能会更严重,因为其膝关节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一定影响。
压痛
内侧副韧带附着点压痛: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附着点处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指按压该部位时,患者会感觉疼痛加剧。内侧副韧带的股骨附着点和胫骨附着点处都是压痛比较明显的部位。儿童在检查时可能会因害怕疼痛而抗拒按压,但通过轻柔的检查可以发现内侧副韧带附着点的压痛;老年女性若患有膝关节退行性变同时又发生内侧韧带损伤,其内侧副韧带附着点的压痛可能会因退行性变的存在而表现得更为敏感。
膝关节稳定性异常
侧方应力试验阳性:进行侧方应力试验时,可发现膝关节内侧稳定性下降。具体操作是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另一手放在膝关节内侧,施加外翻应力,如果出现异常的侧方活动,且伴有疼痛,则侧方应力试验阳性,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对于运动员来说,通过侧方应力试验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内侧韧带损伤的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方案;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的特殊变化,进行侧方应力试验时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