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关节疼痛有多种常见原因及初步判断方法,包括咀嚼肌紊乱疾病、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骨关节病等;有非药物缓解措施,如休息与避免过度用颌、局部热敷、咬合板治疗等;还说明了何时就医及就医时的检查项目,以及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以缓解疼痛并明确病情。
一、下颌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及初步判断
(一)咀嚼肌紊乱疾病
原因:长时间偏侧咀嚼、夜磨牙、紧张焦虑等因素可能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引发下颌关节疼痛。例如长期只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会使该侧咀嚼肌过度使用,出现疼痛。
判断:疼痛主要位于咀嚼肌部位,可伴有肌肉紧张、压痛,开口、咀嚼时疼痛加重,疼痛程度一般因人而异,与咀嚼习惯等相关。
(二)关节结构紊乱疾病
原因:关节盘移位等关节结构异常是常见原因,可能与外伤、咬合不良等有关。比如突然大张口或受到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关节盘移位。
判断:可有关节弹响、绞锁等症状,开口型异常,疼痛在开口运动中某个阶段出现,如开口初、开口末等。
(三)炎性疾病
原因: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颞下颌关节,或者局部创伤后感染等可引起炎性疼痛。
判断:除了下颌关节疼痛外,可能伴有局部红肿、发热,全身可能有其他关节受累表现,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有多个关节对称性疼痛等。
(四)骨关节病
原因: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退变因素可导致骨关节病,年龄增长、长期磨损等是常见诱因。
判断:疼痛较持久,可有关节摩擦音,开口受限逐渐加重,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关节骨质改变等。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一)休息与避免过度用颌
措施:让下颌关节充分休息,避免长时间大张口,如避免长时间咀嚼硬物、大笑过度等。对于儿童来说,要纠正不良的吮指、咬唇等习惯;成年人要注意调整咀嚼方式,避免偏侧咀嚼。
原理:减少下颌关节的运动负荷,防止进一步损伤关节及周围组织,给关节恢复创造条件。
(二)局部热敷
措施: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敷袋敷在下颌关节区域,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原理: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避免烫伤;成年人热敷相对可稍热但也需适中。
(三)咬合板治疗
措施: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作咬合板,佩戴咬合板可以调整咬合关系,减轻关节负荷。
原理:通过改变上下牙的咬合接触关系,使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处于放松状态,从而缓解疼痛。儿童佩戴咬合板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进行,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确保不影响正常的咬合发育等。
三、就医及进一步检查
(一)何时就医
当下颌关节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开口严重受限、关节明显肿胀、发热、面部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例如疼痛超过1周仍无改善,或者出现开口困难到只能张开很小的口型等情况。
(二)就医时的检查
临床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包括观察下颌关节的外观、开口度、开口型等,触摸咀嚼肌有无压痛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关节骨质的情况,如有无骨质破坏、增生等。
CT检查:对于关节结构的显示更清晰,能更准确判断关节盘等结构的位置关系等。
MRI检查:能较好地显示关节盘、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的情况,是诊断关节盘移位等病变的重要手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下颌关节疼痛可能与不良习惯等有关,如吮指、咬物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下颌关节情况,若发现儿童开口异常、哭闹时下颌关节区域不适等,应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法,确保治疗安全且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二)孕妇
孕妇出现下颌关节疼痛时,就医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治疗时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若涉及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首选,如尽量通过调整咀嚼习惯、局部热敷等缓解疼痛,因为孕期用药需特别谨慎,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三)老年人
老年人下颌关节疼痛多与骨关节病等退变因素相关。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治疗措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如热敷温度要适中,避免因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而烫伤等,治疗方案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