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术后护理涵盖多方面,体位护理需术后初期平卧硬板床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定时翻身防移位与压疮,并发症预防包括预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深呼吸咳痰及胸部叩击、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指导多饮水保持尿管通畅,康复训练分早期等长收缩、中期关节屈伸及床边坐立训练、后期负重与步态训练且循序渐进,饮食护理要营养均衡富含蛋白维生素钙等并多饮水高纤维,心理护理则关注患者不良情绪给予沟通支持安慰增强康复信心。
一、体位护理
1.术后初期体位:患者术后需平卧硬板床,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患侧臀部下方垫薄枕,使髋关节处于轻度外展、膝关节微屈状态,以维持骨盆的正常解剖位置,防止骨折断端移位,一般需维持此体位2-3周,具体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及医生嘱咐调整。对于老年患者,因骨质较疏松,更需严格维持正确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骨折移位加重恢复难度。
2.体位变换: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应保持患者躯干呈一条直线,避免骨盆扭曲,防止影响骨折愈合。翻身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尤其是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预防压疮发生。
二、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压疮预防:由于骨盆骨折术后患者长期卧床,皮肤易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用温水擦拭皮肤,更换床单时要轻拉轻放,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对于骨突处可使用气垫床或减压贴,减轻局部压力。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抵抗力弱,更要加强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破损。
2.肺部感染预防: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每2-3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并进行胸部叩击,叩击时要注意力度,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对于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呼吸道管理,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
3.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颜色、量及性质,定期更换尿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老年患者因膀胱功能减退等因素,更需注意尿量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2周):术后1周内可开始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和放松练习,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放松10秒,每组10-15次,每日3-4组,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耐受程度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造成损伤。
2.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8周):骨折逐渐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训练,可借助CPM(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辅助训练,活动范围逐渐增加,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同时可进行床边坐立训练,先从半卧位开始,逐渐增加坐立时间,每次10-20分钟,每日3-4次,增强患者的坐立耐力。
3.后期康复训练(术后8周以后):骨折基本愈合后,可开始进行负重训练,先借助拐杖等辅助器械部分负重,逐渐增加负重重量和时间,同时进行步态训练,从平地行走开始,逐步过渡到上下楼梯等复杂动作。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案,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适当调整训练强度。
四、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术后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可通过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橙子、苹果等)补充;钙的摄入可多食用奶制品、豆制品等。老年患者因消化功能减退,可适当增加易消化的含钙食物摄入。
2.多饮水与高纤维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可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芹菜等,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加,影响骨盆骨折愈合。
五、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身体活动受限,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及康复预后,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于老年患者,更要注重情感关怀,多陪伴、倾听,帮助其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