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宫外孕需综合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育龄期女性为高发人群,有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典型症状,腹部检查有压痛、反跳痛等,盆腔检查有相应表现,血HCG测定显示水平低于正常宫内妊娠,超声检查可发现宫旁异常低回声区等,腹腔镜检查是金标准,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需综合判断以早期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
一、症状表现排查
宫外孕典型症状为停经后腹痛与阴道流血。多数患者有6-8周的停经史,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腹痛是主要症状,常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若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会突感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阴道流血多为不规则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量少,一般不超过月经量。
(一)年龄因素影响
育龄期女性是宫外孕高发人群,尤其是20-40岁之间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输卵管等生殖器官功能可能出现一定变化,输卵管蠕动等功能可能下降,增加宫外孕风险。而对于青春期前女性和绝经后女性,宫外孕极少发生,但绝经后女性若出现类似症状也需警惕,因为可能有其他妇科疾病或异常妊娠情况。
(二)生活方式影响
有吸烟习惯的女性宫外孕风险相对较高,吸烟会影响输卵管纤毛运动等功能,干扰受精卵正常运输。长期服用紧急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也可能改变输卵管的正常功能,增加宫外孕发生几率。
(三)病史影响
有盆腔炎症病史的女性,盆腔炎症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狭窄等,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使受精卵在输卵管等部位着床的几率增加。有输卵管手术史,如输卵管绝育术、输卵管成形术等,也会增加宫外孕风险,因为手术可能造成输卵管结构改变或功能障碍。
二、体征检查辅助
(一)腹部检查
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出血较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出血情况不同,腹部体征有差异,少量出血时,压痛、反跳痛等体征相对局限;大量出血时,全腹可有明显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明显。
(二)盆腔检查
阴道内可有少量血液,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举痛明显,子宫稍大稍软,内出血多时,检查子宫有漂浮感,子宫一侧或其后方可触及肿块,质软,边界不清,压痛明显。
三、辅助检查确诊
(一)血HCG测定
血HCG是早期诊断宫外孕的重要指标。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后不久,即排卵后6日,受精卵滋养层形成时开始分泌HCG,约1日以后能测到外周血HCG,以后每1.7-2日上升1倍,在排卵后14日约达100U/L,妊娠8-10周达峰值(50000-100000U/L),以后迅速下降。宫外孕时,患者血HCG水平较宫内妊娠低,且翻倍时间延长。一般来说,宫外孕患者血HCG阳性,但数值低于正常宫内妊娠同期水平,比如宫内妊娠6周时血HCG可能在10000-50000U/L,而宫外孕患者可能低于这个范围,且48小时内血HCG升高不足50%。
(二)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较经腹部超声检查准确性高。宫腔内未发现妊娠囊,宫旁探及异常低回声区,且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宫外孕。若宫腔内未见妊娠囊,附件区见混合性包块,也高度怀疑宫外孕。在早期宫外孕未发生流产或破裂时,超声可能仅见一侧附件区低回声区,难以明确是否为宫外孕;当发生流产或破裂后,超声可发现腹腔内游离液体等表现。
(三)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宫外孕的金标准,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同时进行治疗。在腹腔镜下可见一侧输卵管肿大,表面紫蓝色,腹腔内可能有血液或血块等。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宫外孕病例,通过腹腔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盆腔内的情况,从而准确判断是否为宫外孕。不过,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但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阴道后穹窿穿刺
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适用于疑有腹腔内出血的患者。腹腔内出血时,血液易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若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说明有腹腔内出血,有助于宫外孕的诊断。但如果内出血量少、血肿位置较高或直肠子宫陷凹有粘连,可能抽不出血液,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总之,判断宫外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检查以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对于有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可疑症状的女性,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宫外孕,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育龄期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加强监测和排查,以便尽早发现宫外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