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转移癌淋巴结彩超表现包括淋巴结大小及形态(体积增大、短径超1cm、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皮质髓质结构(皮质增厚、髓质变形移位消失)、血流情况(信号增多、呈周边型或混合型),且儿童、女性、男性及有病史人群各有相关特点,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一、淋巴结大小及形态
大小:早期转移癌淋巴结通常表现为淋巴结体积增大,一般短径可超过1cm。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在部分肿瘤早期转移中,淋巴结短径多在1-2cm左右,但也有个体差异,需结合具体肿瘤类型等因素判断。从形态上看,淋巴结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正常淋巴结多为椭圆形,而转移癌导致的淋巴结在早期可能开始出现形态的改变,趋向于圆形。
意义:淋巴结大小及形态的改变是早期发现转移癌的重要超声征象之一。通过测量淋巴结短径等指标,结合形态变化,有助于初步筛选可能存在转移的淋巴结。不同肿瘤引起的转移癌淋巴结大小及形态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与正常淋巴结相比,转移癌相关淋巴结在早期就有形态和大小的异常倾向。
二、淋巴结皮质髓质结构
皮质增厚:早期转移癌累及淋巴结时,淋巴结皮质会增厚。正常淋巴结皮质薄而均匀,而转移癌侵犯淋巴结皮质,导致皮质层增厚,超声下可观察到皮质厚度超过正常范围,多超过2mm。例如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超声表现中,常可见淋巴结皮质增厚。
髓质结构改变:髓质结构会出现变形、移位甚至消失的情况。正常淋巴结髓质呈高回声,位于淋巴结中央,将淋巴结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当发生转移癌时,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生长,会挤压髓质结构,导致髓质回声不均匀,出现移位,严重时髓质结构消失,代之以肿瘤组织的低回声或等回声。
三、淋巴结血流情况
血流信号增多:早期转移癌淋巴结的血流信号通常增多。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呈树枝状或环绕状分布。这是因为肿瘤细胞生长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会刺激淋巴结内血管增生,导致血流信号增加。研究表明,在很多恶性肿瘤早期淋巴结转移时,超声检测到的淋巴结血流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也会发生变化,比如阻力指数可能降低等,但主要表现为血流信号增多这一直观征象。
血流分布特点:血流分布多为周边型或混合型。周边型血流是指血流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的周边,混合型则是周边和内部均有血流分布。这种血流分布特点与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的浸润生长方式有关,肿瘤细胞先从淋巴结周边开始侵犯,逐渐向内部生长,所以早期血流分布多呈现周边型或混合型。
四、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
儿童:儿童早期转移癌相对少见,但如果有特殊病史,如先天性肿瘤等情况,淋巴结彩超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淋巴结本身相对较嫩,在转移癌侵犯时,皮质增厚等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同样会出现淋巴结大小、形态、皮质髓质结构及血流的异常改变。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和对比正常儿童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来进行判断,因为儿童的正常淋巴结超声表现也有其自身特点,如儿童正常淋巴结短径一般小于1cm等,所以对于有可疑病史的儿童,超声检查时要更加谨慎,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女性:女性不同部位的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转移在彩超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相似之处,但在一些特定肿瘤中可能有一定特点。例如乳腺癌好发于女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彩超表现更为常见和典型,其淋巴结的大小、皮质髓质改变及血流情况等都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女性在进行乳腺相关超声检查时,要重点关注腋窝淋巴结的情况,因为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转移癌淋巴结非常重要。
男性:男性的转移癌淋巴结彩超表现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例如肺癌男性患者较多见,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超声表现中,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皮质髓质结构及血流等也会出现相应改变。男性在进行胸部等相关部位超声检查时,要注意观察可能存在转移的淋巴结情况,结合肺癌等肿瘤的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有病史人群:对于有肿瘤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恶性肿瘤已行治疗,复查时发现淋巴结异常,其早期彩超表现要结合既往病史判断。如果是肿瘤复发转移导致的淋巴结改变,与首次发现肿瘤时的淋巴结彩超表现可能有相似之处,但也可能因为治疗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既往乳腺癌术后患者,复查时发现腋窝淋巴结异常,要对比之前术后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看是否出现大小、形态、皮质髓质结构及血流的新变化,从而判断是否为转移癌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