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经常腹泻原因包括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饮食因素(喂养不当、食物过敏)、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气候因素;表现有腹泻次数和性状多样及伴随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会影响营养吸收致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应对措施有调整饮食、腹部保暖、补充水分,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增强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若小儿频繁腹泻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小儿经常腹泻的常见原因
(一)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胃肠道的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例如,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量比成人少,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有限,当摄入的食物量和种类稍有变化时,就容易出现腹泻。这在年龄较小的婴儿中较为常见,因为其消化功能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受年龄因素影响明显。
(二)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如果喂养频率不规律、喂养量过多或过少、过早添加辅食或添加的辅食种类不合适等,都可能引起腹泻。比如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婴儿的胃肠道难以消化,就容易导致腹泻。不同年龄的小儿对饮食的适应能力不同,年龄越小越需要注意合理喂养。
2.食物过敏:部分小儿可能对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中的蛋白质过敏,食用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其中胃肠道症状就包括腹泻。食物过敏与小儿的个体体质有关,有家族过敏史的小儿发生食物过敏导致腹泻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尤其是秋冬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病毒感染肠道后,会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腹泻。小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轮状病毒等的侵袭。
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后,会在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泻。小儿不注意手卫生,容易将含有细菌的物质带入口腔进而感染肠道,年龄较小的小儿更易发生这种情况。
(四)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如天气突然变凉,小儿腹部容易着凉,导致胃肠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季节变化对小儿的胃肠功能有一定影响,寒冷季节小儿腹部保暖不当就容易出现腹泻症状。
二、小儿经常腹泻的表现及影响
(一)临床表现
1.腹泻次数和性状:腹泻次数可从数次到十余次不等,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黏液脓血便等。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次数较多。
2.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发热程度因感染情况而异,腹痛小儿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
(二)对小儿健康的影响
长期频繁腹泻会影响小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例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会使小儿体重增长缓慢、身高落后于同龄人,还会降低小儿的免疫力,使小儿更容易发生其他感染性疾病。
三、小儿经常腹泻的应对及预防措施
(一)非药物应对措施
1.调整饮食:对于因喂养不当引起腹泻的小儿,应合理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按照正确的比例调配奶粉;已经添加辅食的小儿,要暂时避免添加新的辅食,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2.腹部保暖:注意给小儿腹部保暖,可使用肚兜或温暖的毛巾热敷腹部,以缓解因腹部着凉引起的腹泻,这对因气候因素导致腹泻的小儿尤为重要,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及时为小儿增减衣物做好腹部保暖。
3.补充水分:腹泻容易导致小儿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给小儿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对于小婴儿,要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
(二)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对于奶瓶、餐具等要定期消毒,避免细菌、病毒污染。
2.合理喂养:按照小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需求进行科学喂养,避免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3.增强免疫力:让小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腹泻的风险。
4.避免交叉感染: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预防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的腹泻。
小儿经常腹泻需要家长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小儿频繁腹泻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精神萎靡、持续高热、频繁呕吐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