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查可通过触摸淋巴结部位及观察全身症状来初步排查,但有局限性,若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血常规、淋巴结活检等进一步检查确诊,不同年龄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应事项,自我检查能发现表面异常但不能确诊淋巴癌,可疑时需借助专业检查明确。
一、自我检查的部位与方法
(一)淋巴结部位检查
1.颈部淋巴结
检查方法:坐着或站着,头稍向前低,用手触摸颈部两侧。一般从下颌角开始,向下触摸至锁骨上窝区域。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滑动触摸,感受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正常情况下颈部淋巴结较小,不易触及,若能摸到直径超过1厘米左右的淋巴结且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则需引起注意。不同年龄人群颈部淋巴结情况有所不同,儿童颈部淋巴结相对较成年人更易因感染等出现轻度肿大,但一般多为良性。
与年龄性别关系: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上呼吸道感染等易导致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免疫状态可能有变化,但一般对颈部淋巴结自我检查影响不大;男性若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淋巴结病变风险,但主要还是以淋巴结本身的异常表现为主。
2.腋窝淋巴结
检查方法:上肢稍外展,用对侧手触摸腋窝顶部,然后依次触摸腋窝前壁、后壁、内侧壁。正常腋窝淋巴结不易触及,若摸到肿大淋巴结,要注意其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成年人腋窝淋巴结肿大可能与乳腺疾病、上肢感染等相关;儿童腋窝淋巴结肿大多与局部皮肤感染等有关;女性腋窝淋巴结检查需关注是否与乳腺问题相关,男性同样要注意局部是否有炎症等情况。
3.腹股沟淋巴结
检查方法:平卧,弯曲双腿,用手触摸腹股沟区域。可以分别触摸腹股沟上方和下方区域。正常腹股沟淋巴结较小,若摸到肿大淋巴结,要留意其大小、质地等。成年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能与下肢感染、生殖系统疾病等有关;儿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能与下肢皮肤破损感染等因素相关;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主要差异在于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不同,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更易波及腹股沟淋巴结。
(二)全身症状观察
1.发热情况
观察要点:注意自己是否有无原因的发热,发热是淋巴癌常见症状之一,多为低热,体温在37.5℃-38.5℃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特点有所不同,儿童发热可能更易反复,且可能伴有其他感染表现;成年人发热原因较多,若持续不明原因发热需警惕淋巴癌可能;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发热更要重视排查。
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免疫力,增加发热及淋巴癌相关风险。比如长期熬夜人群,身体免疫监视功能可能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或出现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相关问题。
2.盗汗情况
观察要点:夜间睡眠时是否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淋巴癌患者可能会有夜间盗汗现象,即入睡后出汗,醒来汗止。儿童盗汗可能与身体代谢较快等因素有关,但也要排除结核等其他疾病;成年人盗汗若排除环境因素等,需考虑淋巴癌等疾病可能;老年人盗汗可能与身体机能衰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同时也要排查是否有淋巴系统疾病。
3.体重变化
观察要点:在没有刻意减肥等情况下,是否出现体重明显下降。淋巴癌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期内体重下降10%以上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体重变化意义不同,儿童体重下降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及时排查原因;成年人体重突然明显下降要高度重视,可能是身体出现严重疾病的信号,包括淋巴癌;老年人体重下降可能与基础代谢降低、慢性疾病等有关,但淋巴癌等恶性疾病也可导致体重下降。
二、自测局限性与进一步检查建议
(一)自测局限性
自我检查只能发现一些表面的淋巴结肿大及部分全身症状,但不能确诊淋巴癌。因为很多早期淋巴癌可能症状不典型,或者一些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良性疾病引起,如淋巴结炎等。例如,颈部淋巴结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增生,通过自我检查摸到肿大淋巴结,但并非淋巴癌。
(二)进一步检查建议
如果自我检查发现可疑情况,如淋巴结持续肿大不消退、全身症状持续不缓解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淋巴结活检等检查。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是否异常;淋巴结活检是确诊淋巴癌的金标准,通过取肿大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是否为淋巴癌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等。不同年龄人群活检操作需注意的事项不同,儿童活检要考虑其配合度等情况,尽量减少对儿童的创伤;老年人活检要关注其身体基础疾病情况,评估活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