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的发作诱因等情况、既往史的过敏性等疾病史、个人史的出生地等及烟酒情况、家族史的过敏家族史、体格检查的生命体征和肺部体征、辅助检查的各项检测内容、诊断依据及鉴别心源性哮喘等疾病、治疗的脱离过敏原、药物如舒张剂等及非药物干预、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资料
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婚姻状况等,例如“患者,男,35岁,籍贯XX,职业XX,已婚”。
二、主诉
明确患者主要不适表现,如“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伴咳嗽3年,加重2天”。
三、现病史
1.发作情况:详细描述喘息发作的诱因(如接触过敏原、运动、感染等)、发作时间(昼夜规律)、频率(每周、每月发作次数)、缓解方式(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2.伴随症状:有无咳嗽的性质(干咳或咳痰)、咳痰量及颜色,有无发热、胸痛等伴随症状。
3.病情演变:本次发作与既往发作的差异,病情加重的具体情况。
四、既往史
1.过敏性疾病史:有无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病史。
2.其他疾病史:有无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病史。
3.药物过敏史:有无对特定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的过敏史。
五、个人史
1.出生地及居住环境:有无长期居住于花粉、粉尘等过敏原暴露环境。
2.职业接触史:有无接触职业性过敏原(如化学试剂、粉尘等)。
3.吸烟饮酒史: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及饮酒情况等。
六、家族史
有无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七、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关注有无发热、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
2.肺部体征:听诊肺部有无哮鸣音(发作期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呼气相延长;缓解期可无明显体征),有无胸膜摩擦音等。
八、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否升高,提示过敏或哮喘发作状态。
血气分析:发作严重时可出现PaO降低,PaCO降低或正常,pH值变化等,评估缺氧及酸碱平衡状态。
2.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检测:发作期表现为FEV/FVC、FEV等下降;缓解期肺功能可恢复正常。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气道可逆性改变,支持哮喘诊断。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有助于哮喘诊断。
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发作期可无明显异常,缓解期也可正常,有助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
4.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患者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指导避免接触及特异性免疫治疗。
九、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结合患者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气流受限可逆(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等),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2.鉴别诊断:
心源性哮喘:多有心脏病史,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左心扩大,心脏杂音等,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见于长期吸烟患者,病程较长,咳嗽、咳痰、喘息症状长期存在,肺功能检查显示不可逆的气流受限。
支气管肺癌:多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胸部影像学可见占位性病变,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十、治疗原则
1.脱离过敏原: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β受体激动剂缓解急性发作;长效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等长期控制症状。
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泼尼松等,可口服、吸入或静脉使用,控制气道炎症。
其他药物: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抗IgE抗体等,根据病情选用。
3.非药物干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
十一、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关注生长发育影响,定期监测肺功能及身高体重等,强调避免接触儿童易过敏的物质(如某些食物、毛绒玩具等)。
2.老年患者:需考虑多系统疾病共存情况,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简化用药方案提高依从性。
3.妊娠期患者:哮喘控制不佳可能影响胎儿,需权衡药物对妊娠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密切监测母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