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是由致病因素刺激胸膜引发的炎症,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等病因,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特点,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日常需注意休息、饮食、病情监测,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患胸膜炎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胸膜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胸膜炎是指由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又称“肋膜炎”。其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病毒(如流感病毒等)、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患病的病因可能有所差异,例如,结核性胸膜炎在中青年人群中相对多见,而恶性肿瘤导致的胸膜炎在老年人群中更易发生。生活方式方面,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熬夜、营养不良者)更容易因感染而引发胸膜炎。有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其胸膜炎的发生与基础疾病的活动等因素相关。
二、胸膜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胸膜炎的主要症状为胸痛,多为尖锐刺痛,在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还可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特点,儿童患胸膜炎时可能表述不清,常以哭闹、呼吸急促等表现为主;老年人群症状可能不典型,胸痛症状可能较轻,而以呼吸困难等表现更为突出。
三、胸膜炎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这是胸膜炎较典型的体征,但并非所有胸膜炎患者都能闻及。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胸腔积液等情况,帮助初步判断胸膜炎的存在及病情程度。
胸部CT:相较于X线更能清晰显示胸腔内病变情况,对于少量胸腔积液等的诊断更敏感。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感染性胸膜炎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胸水检查:通过胸腔穿刺获取胸水进行检查,如胸水常规、生化、病原学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胸膜炎的病因,如结核性胸膜炎时胸水腺苷脱氨酶可升高,细菌感染性胸膜炎时胸水可培养出相应致病菌等。
四、胸膜炎的治疗措施
1.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胸膜炎:如果是细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需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但具体治疗需遵循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可能因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有所调整,儿童使用抗结核药物需密切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非感染性胸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胸膜炎需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导致的胸膜炎则需根据肿瘤情况采取相应的抗肿瘤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2.对症治疗
止痛: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适用人群,例如,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的强止痛药物。
胸腔穿刺抽液:如果胸腔积液较多,影响呼吸功能,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减轻胸腔积液对肺组织的压迫,但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等操作规范,抽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五、胸膜炎患者的日常护理与康复
1.休息与活动: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例如,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等,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需求有所不同,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人群则需注意饮食易于消化等。
3.病情监测:患者需密切监测自身症状变化,如胸痛是否缓解、体温是否正常等,定期复查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胸水检查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患胸膜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胸膜炎时,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精神状态等情况,遵医嘱治疗,注意抗结核等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带儿童进行复查,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饮食。
2.老年人:老年人患胸膜炎时,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老年人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时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同时要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给予关心和照顾,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孕妇:孕妇患胸膜炎时,治疗需谨慎,药物的使用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应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孕期的监测,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