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致慢性无菌性炎性改变,病因有过度劳损(含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因素)、外伤、疾病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不同类型特点,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休息、物理、药物)和手术,预防要正确用关节、注意保暖、加强锻炼。
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指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性改变。
一、病因
1.过度劳损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手工劳动者、乐器演奏家、打字员等,这类人群由于频繁使用手部或腕部等部位进行重复性动作,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等,手部和腕部的肌腱在腱鞘内不断来回摩擦,容易引发腱鞘炎。例如,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上班族,手腕部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患腱鞘炎的风险较高。女性在孕期、产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加上可能需要抱孩子等手部活动增加,也容易出现腱鞘炎相关问题。
生活方式因素:一些特殊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腱鞘炎,如过度使用特定关节进行运动,像频繁打网球的人,其拇指和手腕部的肌腱与腱鞘摩擦增多,易患网球肘(属于腱鞘炎的一种)等疾病。
2.外伤:手部遭受急性外伤后,如骨折、脱位等,可能损伤肌腱和腱鞘,导致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腱鞘炎。例如,手部受到重物砸伤后,肌腱和腱鞘的结构被破坏,容易发生腱鞘炎。
3.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可能诱发腱鞘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包括腱鞘,导致腱鞘炎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异常,可能影响肌腱和腱鞘的营养供应及正常代谢,增加腱鞘炎的发生风险。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患病部位会出现疼痛,初期可能是轻微的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尤其在活动患病关节时,疼痛明显加剧。例如,屈肌腱腱鞘炎患者在屈曲手指时,会感到手指根部疼痛。
肿胀:腱鞘部位可能出现肿胀,患病关节周围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皮肤可能会有轻度的红热表现,但一般不太明显。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腱鞘的炎症反应,关节的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手指或手腕的活动会不灵活,严重时可能出现手指屈伸困难,像弹响指,表现为手指屈伸时突然卡住,然后弹回,伴有疼痛。
2.不同类型腱鞘炎的特点
屈肌腱腱鞘炎:多发生在手指,常见于拇指、中指等,患者常能感觉到手指掌侧的疼痛,可摸到硬结,手指屈伸时疼痛加重,严重影响手指的正常活动。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主要发生在腕部桡骨茎突处,患者腕部桡骨茎突部位疼痛,可放射至手部,腕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在握拳尺偏腕关节时,疼痛明显,局部可能有轻度肿胀。
三、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病部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通过按压、活动关节等方式,判断是否有压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患有腱鞘炎。例如,检查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会让患者握拳尺偏腕关节,若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则提示可能患有该病。
2.影像学检查: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对于一些怀疑有骨质病变等情况的患者,X线检查可以帮助排除骨骼方面的疾病。而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腱鞘、肌腱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腱鞘炎的诊断及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保守治疗:
休息:让患病部位充分休息,减少引起疼痛的活动,这是保守治疗的基础。例如,屈肌腱腱鞘炎患者应减少手指的屈伸活动。
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理疗等方法。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按摩可以帮助放松肌腱和腱鞘,减轻炎症;理疗如超短波理疗等,也有助于改善局部的炎症状态。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腱鞘切开减压术等,通过手术解除腱鞘对肌腱的卡压,缓解症状。
2.预防
正确使用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手部、腕部等关节,避免长时间进行重复性的剧烈动作,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活动一下关节,做一些手部的伸展运动等。例如,打字员每隔一段时间要活动一下手腕,转动手腕、屈伸手指等。
注意手部保暖:注意手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肌腱和腱鞘的紧张度,增加腱鞘炎的发生风险。
加强手部锻炼:平时可以进行一些手部的锻炼,增强手部肌肉和肌腱的力量,提高腱鞘的耐受力。比如,进行握拳、伸展手指等简单的手部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