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胸腔积液是胸腔内有大量红细胞的液体,常见病因有恶性肿瘤、结核性胸膜炎、外伤等,诊断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胸腔穿刺抽液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及对症支持,如恶性肿瘤要据情况手术、放化疗等,结核性胸膜炎需抗结核治疗,外伤要据情况处理,大量积液要抽液引流等并加强营养支持。
一、血性胸腔积液的定义
血性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积聚了含有大量红细胞的液体,外观呈血性或洗肉水样。
二、常见病因
1.恶性肿瘤
肺癌:肺癌是引起血性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之一。当肺癌细胞侵犯胸膜或转移至胸膜时,会导致胸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形成血性胸腔积液。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肺癌患者中,约有10%-20%会出现恶性胸腔积液,其中部分为血性胸腔积液。
乳腺癌:乳腺癌细胞也可转移至胸膜,引发血性胸腔积液。女性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性胸腔积液,需考虑乳腺癌胸膜转移的可能。
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间皮瘤等,也可能导致血性胸腔积液。间皮瘤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血性胸腔积液,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2.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时,会引起胸膜炎症反应,导致胸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形成血性胸腔积液。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约有10%-15%会出现血性胸腔积液的情况。一般来说,青壮年人群中结核性胸膜炎导致血性胸腔积液较为常见,患者可能还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3.外伤
胸部受到外伤,如肋骨骨折、胸部撞击等,会导致胸腔内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形成血性胸腔积液。例如,严重的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导致胸部外伤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有明确胸部外伤史的患者,出现血性胸腔积液应首先考虑外伤因素。
4.其他原因
肺栓塞:肺栓塞时,肺部血管堵塞,可引起肺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胸膜反应,出现血性胸腔积液。肺栓塞多见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人群。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累及胸膜时,也可能出现血性胸腔积液。这类患者往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表现,如关节疼痛、皮疹等。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胸腔内有积液影,有助于初步判断胸腔积液的存在,但对于血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一般表现为胸腔下部密度增高影,肋膈角消失等。
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腔积液的量、部位以及胸腔内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肺部肿瘤、胸膜病变等导致血性胸腔积液的原因。例如,可以发现肺部的肿块、胸膜的结节等病变。
2.胸腔穿刺抽液检查
外观检查:血性胸腔积液的外观呈血性或洗肉水样。
细胞学检查:查找胸腔积液中的癌细胞,若能找到癌细胞则对恶性肿瘤导致的血性胸腔积液有诊断意义。
生化检查:包括积液的蛋白质、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测定。一般来说,恶性胸腔积液的蛋白质含量较高,LDH也常升高;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腺苷脱氨酶(ADA)常升高。
病原体检查:对于考虑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血性胸腔积液,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涂片、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恶性肿瘤:如果是肺癌等恶性肿瘤导致的血性胸腔积液,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胸腔内局部治疗,如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等。
结核性胸膜炎:主要是抗结核治疗,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
外伤:对于外伤导致的血性胸腔积液,需要根据外伤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如果胸腔积血量较多,可能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胸腔内的血液引出,促进肺复张,同时积极处理胸部的外伤伤口等。
其他原因:对于肺栓塞导致的血性胸腔积液,需要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对于结缔组织病导致的,需要针对结缔组织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
2.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大量血性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以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抽液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避免引起纵隔摆动等并发症。在儿童患者中,更要严格控制抽液量和速度,防止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导致的血性胸腔积液患者,营养支持的具体方案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