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炎可通过症状表现(干燥脱屑、红肿渗出、瘙痒疼痛等)和发病因素(环境、接触、不良习惯、其他疾病)判断,不同类型唇炎有不同特点,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接触性唇炎有明确接触史、光化性唇炎与日光照射有关、腺性唇炎较少见,需与口角炎、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鉴别,怀疑唇炎应及时就医,要注意唇部护理。
症状表现:
干燥脱屑:唇部出现干燥、起皮、脱屑等情况,常见于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等。例如,有些患者唇部会有一层白色或淡黄色的鳞屑,轻轻一剥就会脱落,而且可能会反复发生脱屑。
红肿渗出:部分唇炎会出现唇部红肿、充血,严重时还会有渗出、糜烂等表现,如接触性唇炎,往往是因为接触了某些致敏物质或刺激性物质后发病,唇部会突然出现红肿,甚至有液体渗出。
瘙痒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唇部瘙痒、疼痛,尤其是在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症状可能会加重。比如光化性唇炎,多与长期日光照射有关,患者唇部会有瘙痒、刺痛感,并且对日光敏感。
发病因素:
环境因素:干燥、寒冷的环境容易诱发唇炎,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唇部皮肤容易缺水,从而增加唇炎的发生风险。例如生活在气候干燥地区的人群,唇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接触因素:接触某些物质可引发唇炎,如化妆品、牙膏、某些食物等。如果使用了新的口红后唇部出现不适,很可能是对口红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导致接触性唇炎。
不良习惯: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唇炎。经常舔唇会使唇部水分蒸发,加重干燥脱屑;咬唇则可能损伤唇部皮肤黏膜,引发炎症。比如一些儿童有咬唇的习惯,就比较容易患上唇炎。
其他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唇部引发唇炎,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唇部干燥、感染等唇炎表现;脂溢性皮炎患者也可能合并唇部炎症。
不同类型唇炎的特点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可能与舔唇、气候干燥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唇部干燥、脱屑、皲裂,皲裂处可有出血,患者自觉唇部有不适感,病情容易反复。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青中年相对更常见;性别上女性略多于男性;生活方式上,有舔唇等不良习惯的人群易患;病史方面,若有长期唇部干燥等情况未得到正确处理,可能发展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接触性唇炎:
有明确的接触史,如接触了过敏性物质或刺激性物质。发病速度相对较快,接触后短时间内唇部就会出现红肿、水疱、糜烂等表现,去除接触物后经适当处理可逐渐好转,但再次接触可能复发。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使用新的化妆品、牙膏等人群易接触到致敏或刺激物质从而患病;病史方面,若有对某些物质过敏的病史,再次接触相关物质时更易发生接触性唇炎。
光化性唇炎:
与长期日光照射有关,好发于夏季,有光照部位的唇部发病。表现为唇部肿胀、糜烂、结痂等,患者有明显的日光过敏现象,即暴露于日光后症状加重。
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但多见于成年人;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长期户外活动、日光暴露时间长的人群易患;病史方面,若既往有日光照射后唇部不适的情况,再次日光照射时更易引发光化性唇炎。
腺性唇炎:
较少见,可能与先天性唇腺增生、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唇部肿大,翻开唇部可见唇部黏液腺导管口有透明黏液渗出,有时可摸到粟粒状小结节。
各年龄均可发病;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病史方面,若有唇部腺体相关疾病史,可能发展为腺性唇炎。
唇炎的鉴别诊断
与口角炎鉴别:口角炎主要是口角区域的炎症,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等,而唇炎主要是唇部的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唇部,可通过病变部位来区分。
与盘状红斑狼疮鉴别:盘状红斑狼疮除了唇部有红斑、糜烂、鳞屑等表现外,还会有面部等其他部位的典型红斑,且红斑狼疮相关自身抗体检查可呈阳性,而唇炎一般无面部其他部位的典型表现,自身抗体检查多为阴性。
与扁平苔藓鉴别:扁平苔藓可发生在唇部,表现为白色条纹、糜烂等,但扁平苔藓还会累及口腔其他部位黏膜,皮肤也可能有典型的扁平苔藓皮疹,如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等,可通过这些特点进行鉴别。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唇炎,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唇部清洁,避免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多喝水,保持唇部湿润,根据环境情况适当采取防护措施,如涂抹润唇膏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格外注意纠正其不良习惯,加强唇部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