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的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的胸部X线和CT、免疫功能检查的免疫球蛋白测定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以及其他检查的过敏原检测和气道反应性检查,各检查从不同方面帮助判断病情、明确病因等以进行针对性诊治,不同年龄儿童检查有相应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检查
(一)体格检查
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患儿的一般状况,包括生长发育情况、营养状况、呼吸频率、心率、肺部体征等。例如,观察患儿有无消瘦、面色苍白等营养不良表现,听诊肺部是否存在啰音、呼吸音是否异常等,这有助于初步判断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可能的病因线索。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体格检查重点有所不同,婴儿时期需特别关注囟门情况、呼吸节律等;学龄儿童则重点检查胸部发育及心肺功能等。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通常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但也需结合具体年龄分析,如婴儿期淋巴细胞比例生理性偏高,若此时淋巴细胞异常增高则可能提示特殊病毒感染等情况。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初步区分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为主,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
2.C反应蛋白(CRP):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细菌感染时CRP通常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它可辅助判断感染的类型及炎症反应程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CRP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有所差异,在评估时需结合年龄因素进行判断。
(二)病原学检查
1.病毒学检查:可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检测等,能明确是否为特定病毒感染及具体病毒类型,有助于针对性治疗。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采集标本时需特别小心,避免引起不适或造成标本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2.细菌学检查:若怀疑细菌感染,可进行痰培养、血培养等。痰培养能明确致病菌种类,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血培养对于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至关重要。在进行细菌学检查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标本污染,不同年龄患儿留取标本的方法和要求略有不同,如新生儿血培养的部位选择等需谨慎操作。
三、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通过胸部X线可以观察肺部有无炎症浸润、肺不张、胸腔积液等情况,有助于诊断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定期或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胸部X线检查,能动态了解肺部病变情况。不同年龄儿童胸部X线的正常表现及病变观察要点有所不同,婴儿胸部X线解剖结构相对特殊,解读时需结合年龄特点。
(二)胸部CT检查
当胸部X线不能明确病变或需要更详细了解肺部病变情况时,可考虑行胸部CT检查,如对于复杂的肺部感染、支气管异物等情况,CT能提供更清晰的图像。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风险,对于儿童尤其是年幼患儿,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利弊后再进行检查。
四、免疫功能检查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等水平,了解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如IgG降低可能提示体液免疫缺陷,IgA缺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关联等。不同年龄儿童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在解读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对于免疫功能异常的患儿,还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免疫缺陷等情况。
(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比例,评估细胞免疫功能。如CD3+、CD4+、CD8+细胞的水平变化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儿童不同年龄段T淋巴细胞亚群的正常范围有差异,在分析结果时需结合年龄具体判断,对于怀疑免疫缺陷的患儿,该检查是重要的评估手段之一。
五、其他检查
(一)过敏原检测
如果考虑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过敏因素相关,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原及具体过敏原种类,以便进行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针对性干预。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同时伴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等表现的患儿,过敏原检测尤为重要,能帮助查找可能的诱发因素。
(二)气道反应性检查
对于反复咳嗽、喘息等表现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可进行气道反应性检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等,有助于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疾病。在进行气道反应性检查时,需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时机,确保检查安全、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