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性胸膜炎又称干性胸膜炎,由感染性因素(如结核杆菌、细菌、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及胸膜摩擦音体征,通过胸部X线、CT、血常规等检查诊断,需针对病因治疗(如结核性抗结核、细菌感染用敏感抗生素等)及对症治疗(止痛、呼吸困难处理等)。
病因方面
感染性病因: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侵袭胸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纤维素渗出。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若有结核杆菌接触史,且出现相关胸膜炎症状,需高度警惕结核性纤维素性胸膜炎。例如,一些儿童可能因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而感染结核杆菌,进而累及胸膜。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肺部后,炎症蔓延至胸膜,可引起纤维素性胸膜炎。对于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诱发该病。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等,感染人体后可能累及胸膜,导致纤维素性胸膜炎的发生。在流感流行季节,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易发病。
非感染性病因:
恶性肿瘤:肺癌等恶性肿瘤可转移至胸膜,刺激胸膜产生炎症反应,出现纤维素渗出。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中老年人,若出现胸痛等疑似胸膜炎症状,需排查恶性肿瘤导致的纤维素性胸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包括胸膜,引发炎症,导致纤维素渗出。这类患者通常还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表现,如皮疹、关节痛等。
临床表现
症状:
胸痛:是主要症状,多为尖锐刺痛,在深呼吸、咳嗽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安,尤其在呼吸活动时哭闹更明显。例如,患儿在吸气或咳嗽时突然哭闹,可能提示胸痛。
咳嗽:一般为刺激性干咳。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引起,可能伴有咳痰等表现。
呼吸困难:当胸膜纤维素渗出较多时,可能影响肺的扩张,导致呼吸困难。在儿童中,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
体征:
胸膜摩擦音:是纤维素性胸膜炎的重要体征,可通过听诊器听到,似搔抓样声音,吸气和呼气时均可听到,屏气时消失。这是由于胸膜脏层和壁层纤维素渗出,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肋膈角变钝等表现。对于儿童患者,胸部X线检查相对较为安全,但需要注意辐射剂量。
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膜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少量的纤维素渗出等病变,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有重要价值。例如,对于怀疑恶性肿瘤导致的纤维素性胸膜炎,胸部CT可以帮助发现肺部或胸膜的占位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引起,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于结核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可能有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等表现。
结核菌素试验:对于考虑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纤维素性胸膜炎,结核菌素试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需要注意,该试验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胸腔积液检查:通过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进行检查,若为纤维素性胸膜炎,积液中可找到纤维素等成分,同时可进行病原学等检查,以明确病因。例如,若为结核性,积液中可能找到结核杆菌;若为恶性肿瘤导致,可能发现癌细胞等。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
结核性纤维素性胸膜炎:需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在儿童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肝损害等,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细菌感染引起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老年人,在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
恶性肿瘤引起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纤维素性胸膜炎: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如泼尼松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骨质疏松等。
对症治疗:
止痛: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但儿童要谨慎使用,避免影响病情观察或导致不良反应。例如,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对安全的止痛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呼吸困难的处理:若出现呼吸困难,可根据病情给予吸氧等治疗。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等,注意调节吸氧流量,避免对儿童呼吸道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纤维素性胸膜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胸膜炎症,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病因等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